首页 > 商业 >正文

入股日本五大贸易公司 ,巴菲特在谋划什么

2020-09-01 09:34:02 来源:- 作者:-

在巴菲特90岁生日之际,巴菲特再次以62.5亿美元收购了日本前五大贸易公司的股票。近年来,巴菲特几乎没有表现出贪婪的时刻,人们对奥马哈"先知"的质疑层出不穷,在爆发和削减航空库存之后更是如此。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巴菲特在收购多米尼克能源公司(Dominique Energy Company)和建造巴里克黄金之后,一个接一个地证明,尽管他已经老了,但他仍然可以"吃掉"它。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是对黄金股票的追逐。伯克希尔哈撒韦很少在今年第二季度建立黄金股。根据伯克希尔最新的 13F 报告,它在第二季度增发的唯一一只新股是巴里克黄金(Barrick Gold),该公司购买了 2092 万股股票,或 5.64 亿美元,占该公司已发行股票的 1.2%。当时,当黄金疯狂上涨时,现货黄金价格保持在每盎司 2000 美元的高位,今年涨幅高达 40%。


从上述三项投资来看,巴菲特仍然青睐传统行业的资产。杨德龙认为,一方面,巴菲特一直倾向于在消费者、能源和其他行业等业绩支持的传统行业投资。因为这些行业现金流稳定,业绩更好,红利更高。


的确,多米尼克能源(Dominique Energy) 和巴里克黄金(Barrick Gold) 对股息并不吝啬。今年第二季度,巴里克黄金(Barrick Gold) 将季度股息收益率提高至 14%,而多米尼克能源(Dominique Energy) 在 6 月 20 日支付了每股 0.94 美元的股息,与 3 月份一样。

3610-iwhseit4933818.jpg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企业,股息规模一直很高。日经股息指数在 2019 年达到创纪录的高点,这是连续第七年。尽管今年受到这一流行病的影响,但它似乎并未影响日本企业对股息的热情,比如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和三菱集团(Mitsubishi Group),它们承诺将保持与去年一样的股息水平。


另一方面,杨德龙还提到,投资传统行业也是为了对冲科技股的投资组合。巴菲特近年来一直投资苹果、亚马逊等科技股。科技股普遍着眼于前景,与传统行业相比,更注重目前的稳定表现。


此外,杨德龙还提到,目前的投资也可能意味着抄袭底部含义,能源股、资源股今年迄今已大幅下跌。



东京时间8月31日(星期一)上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日本国家赔偿公司(Nico)将通知日本关东地方金融局(Kanto Local Finance Bureau),它已收购了日本五大贸易公司5%以上的流通股。这五家公司分别是伊藤忠、丸红(Marubeni)、三菱(Mitsubishi)、三井(Mitsui)和住友(Sumitomo)。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巴菲特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交易公司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合资企业,并希望在未来有互惠互利的机会。


根据CNBC的计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过去12个月里从东京证券交易所购买了这五家公司的股票,目前每家公司的持股比例略高于5%,总价值约为62.5亿美元。


据统计,这五家贸易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日本进口能源、金属、食品、纺织等海外商品,控制日本大部分进出口业务,同时也向制造业提供服务。


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表示,除了买入的股票外,他还表示愿意长期持有并增持持有的股份。伯克希尔哈撒韦表示,它预计将长期保持对这些日本交易公司的投资,并可能持有其中9.9%的股份,主要取决于股价。伯克希尔还表示,除非得到公司董事会的允许,否则它不会购买任何公司9.9%以上的股份。


在股东们青睐的好消息下,这五家公司的股价周一大幅上涨。截至当天尾盘,丸红股价上涨9.48%,至639.6日元,市值超过1.1万亿日元;住友也上涨9.09%,至1374.5日元;三菱商业和三井产品分别上涨7.72%和7.35%。伊通重上涨4.19%,至2723.5日元,市值超过4万亿日元。


与此同时,交易公司的崛起已经成为继电子板块之后对东珠股价指数的第二大提振。


前海开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日本在贸易方面仍有优势和潜力。尽管日本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日本的电子和制造业等出口产品仍相对具有竞争力。一旦这些出口开始复苏,日本的贸易复苏也将相对较快。


62.5亿美元,虽然在其投资历史上并不多,但对巴菲特来说已经是一笔巨大的投资。近年来,巴菲特更加谨慎。


今年7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宣布,它已同意收购陶氏明尼能源(DowMinneyEnergy)的天然气输送和储存业务,包括债务高达97亿美元,这不仅是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一次,也是自2016年以来公司价值最高的一次收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