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探索
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进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与企业生命力息息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些行业精英正走在数字化改革的最前沿。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人物--人力资源管专家黄昊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跟上了技术变革的伟大潮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为人力资源管理迈向数字化踏出了强而有力的一步。
2004年,黄昊从Q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排名31的复旦大学毕业,在校期间,他热衷于各种管理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人才管理方面的思维,当时的他就已经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人力资源管理。毕业后经过几年的发展,他担任鸿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鹏电子)管理部部长一职,主要负责企业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就是那时他开始了解到人力资源数字化进程。他带领整个公司开展了人力资源结构性优化行动,这促进公司从管控型组织向赋能型组织转型,打破内部的管理壁垒,使员工从分工走向协同。他还大大降低了组织人力运营成本,激发员工创造力,推动组织变革与战略目标的达成,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状况。此外,黄昊这一系列举措直接驱动了鸿鹏电子业务的转型升级,公司营收与转型前相比增长了43%。
2010至2013年,黄昊在华东理工大学继续学习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并毕业。同时开始担任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人事经理一职。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4年,隶属于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峡上海院。任职期间,他发现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臃肿不堪,高端人才培养出现断层,薪酬系统不合理等问题。时代变革如此之快,唯有适应时代潮流方能走得更远。黄昊一直致力于研究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所以他开始尝试把研究成果投入实践之中。他利用AI技术实现面试流程自优化,从人才引进的源头进行质量把关。后来更在公司内部搭建了人才管理分析平台,对全体员工实现全方位的评估和考察,让企业的上、中、下层管理岗位都得到充分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黄昊还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公司的薪酬系统进行大幅优化调整,相比论资排辈的企业传统,一套更科学的薪酬系统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内部的资源分配合理性。正因为公司内部的创新性数字化改革,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创造了数十个业内“第一”,获得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企业”等多项称号,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创新多年来孕育的成果,以及在工作单位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效益,让黄昊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的认可。终于在2021年,凭借着在该行业作出的杰出贡献,黄昊获得了由中国科学家家论坛颁发的“2021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和“十四五”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创新先锋人物。中国科学家论坛于2002年创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了20届,是我国科技界最有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之一。不仅如此,他还受邀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他多次在研讨会中指出:“如今,国家的高科技正在快速发展中,使得社会中的企业在管理工作方面已经逐渐实现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发展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进程。因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实现数字化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黄昊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切都是变量,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也不例外。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正确途径,但不能忘记其宗旨必须是让技术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而不是把问题复杂化。他相信他的努力必定会影响更多同行投身于改革的浪潮之中,通过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谱写出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新乐章。(文/李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