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本土人才活力
乡村振兴五个具体的路径中,人才振兴占据重要地位,乡村振兴的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发挥。当今,培养本土人才、激活本土人才潜能、激发内生动力势在必行。
营造良好环境,培育人才。深化“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树立鲜明导向,营造重才、爱才、容才的良好环境,激励和鼓励本土人才在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带领技艺传承等方面建功立业,发挥作用。要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加强乡土人才培育培养,将本土人才培养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分级分类建立县、乡、村三级本土人才库,完善动态管理机制。要加强重点领域、重要岗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订单式培养、“请进来、送上门”培养、实践锻炼等分类分层培养体系。要强化典型引路,积极树标杆、展风采,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本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带头作用、工作成效。
提升各项待遇,激励人才。要建立既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又体现本人人才工作付出、也基本符他们自身心里预期的目标,落实待遇保障,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希望。坚持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以“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本土人才队伍建设,破除阻碍人才发展桎梏,激发本土人才活力。要消除“内外差”,防止“引来女婿气走儿”现象,树立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都是有用之才的理念,让本土人才享受“引进人才”政策中的有关待遇,让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一样,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防止出现因待遇差别大而消极怠工现象。要完善人才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探索知识、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参与受益的有效办法,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对各类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使分配制度符合市场经济法则。要着力破解“单打独斗”的引才局面,以各地定点帮扶作工作为契机,争取在咨询服务、技术指导、信息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和帮助,把本土人才送出去长见识、学本领。
完善服务机制,用好人才。针对本土人才推动工作和个人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工作机制、能力提升、选拔评聘、培训扶持、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完善管理服务、评价考核、流动竞争等制度机制,增强对本土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要建立大师工作室,选树一批本土人才大工匠、大能手、大技师,推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名艺人,为本土人才搭建切磋技艺、增进交流的平台,不断激发本土人才发展自我、奉献社会的内在动力。着力破除“重物轻人”思想,立好人才为本导向,用好各地关于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相关措施,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选树一批基层乡土人才,激发乡土人才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创新激情及创业活力,积极引导外出能人回归家乡,建设家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临沧市镇康县委组织部 罗银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