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从教育心理学出发,完善在线教育

2022-07-07 10:46:19 来源:- 作者:-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中,知识愈加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的必要前提。因此,学习也成为一种持续性的、自主化的日常行为活动。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社会对于在线教育的需求逐渐被提上日程,在线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模式出现,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部分劣势,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在线教育顾名思义,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生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借助网络课件,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随着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线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展现出来。首先是在线课程难以保证学生的专注程度,大部分家长表示无法对儿女进行监督;而老师则表示在线课程的纪律管理、内容输出和传达方面不及课堂教育。“如何在受限于网络环境、学习环境等条件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质量”成为了行业较大的论题。针对以上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丹成立了一个“上海市中小学在线学习效果评价及提升路径”项目,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设计”三个视角出发,探讨上海市中小学在线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及提升路径。此项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素养及其培养(此研究的核心);第二部分,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教师素养及其训练;第三部分,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因素及其应用。这个项目对教师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改善中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在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素养及其培养的部分时,蔡丹及其团队通过其中一个子课题“中小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在线教育模式”的研究,利用他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验调查,以期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提供证据支撑。西方学者齐莫曼曾对自主学习进行确切的界定: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并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做出了解释。这一解释支持了心理学范畴上的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假设人是积极的有机体, 并具有积极的自我整合、自我完善和不断学习的倾向。蔡丹及其团队设计了“元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动机与注意力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真实教学情境下对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行为训练”三个实验对接受实验者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蔡丹表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线教育的过程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在疫情期间,要想学生在线上学习中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学生具备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进行深入讨论和协作学习,从而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实验表明:对元认知、动机、行为训练进行完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探讨的锻炼机会;同时要积极地加入奖惩机制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次研究为后续的在线教育方法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持。

“学生的学习有两种,一种是机械学习,一种是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因为只有通过意义学习,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蔡丹建议,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转化为意义学习,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这是首要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传统课堂那样老师讲什么学生才做什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自主安排学习任务;然后要因材施教,用多层次知识授课,实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所需知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进步的学生,学生得到肯定后,其积极性和自主性才会有所提高。在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后,就能使其自我规划学习任务,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将以往机械学习转化为意义学习。

在信息化爆发式发展的趋势下,在线教育越来越凸显出优势,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学习效率;还可以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线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完善,这就需要更多像蔡丹这样的学者,利用教育心理学或者其他更多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完善现今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