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网络智能化新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与通信、音视频编解码、流媒体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同时在中国安防市场巨大需求推动下,视频监控正在向着高清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视频监控由目视发现转变为自动控制是技术上质的飞跃,也是市场应用的必然,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便是在这样的需求与应用环境下顺势而生的。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庚携学院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完成课题“高职院校‘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主导研究制定了该新兴专业的教学标准,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智能监控设备设计开发与生产、智能监控工程施工与监理、智能监控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据李庚教授介绍,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智能监控设备设计、生产、维护、维修等知识,具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工程实施、控制界面开发、工程监理、系统集成、系统调试、管理等必须的专业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何谈质量。”李庚教授告诉记者,“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对于加快发展现代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李庚教授牵头承担了此次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工作,从专业目录、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方面出发,在多次调研中对岗位职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度探讨,最终与教师团队初步确定了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完成了此项重要教研课题。由李庚教授等人研究出的这些标准相互关联、各有侧重,从不同方面为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提供了规范和遵循。
在“高职院校‘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研究”课题中,初步确定了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组网技术及网络管理、AutoCAD 工程制图、智能监控系统工程、智能安防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组态技术、弱电工程监理基础等主修课程;要求此专业学生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智能监控系统设备设计、开发、加工、生产能力,具备工程制图与识图能力,具备智能监控系统传输网络的组网与网络管理能力,具备智能监控系统设备选型、配置与系统施工能力;主要面向民航、高速公路、市政交通、港口、地铁、政府机关,在公共安防管理,监控设备加工生产、安装与维护,智能监控系统工程建设与监理等岗位群,从事智能监控设备设计生产和智能监控系统工程施工、监理、运维等工作。
此课题进一步明确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能力和技能要求,使高职院校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为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奠定扎实工作基础,并为之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高职院校‘智能监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在97项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研课题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课题。
“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目前我们取得的成果只能说是阶段性的,有一些成果还需要继续探索。”李庚教授坦陈未来的工作任重道远,“做好解读培训、监督评价、动态更新非常重要,根据社会需求完善标准建设工作,才能让该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国家人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