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正文

普及悬吊动态DR,助力县医院能力建设

2022-07-22 11:34:29 来源:- 作者:-

 

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工作安排,对进一步巩固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积极成果,持续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在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意见中,重点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肿瘤等专科疾病防治能力,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

图片5.png 

 

时隔不久,20224月20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以下简称《县医院名单》),明确了参与“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县医院,这标志着“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全面启动。

作为县医院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技术科室的建设对于县医院能力建设支撑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精准诊疗和循证医学的要求下,疾病诊疗的影像学信息价值在今天越来越重要,包括超声影像设备、X线影像设备、CTMRIC臂、DSAPET-CT等,为县医院的临床诊疗提供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服务。

其中,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DR)检查是县医院检查中必不可少,也是筛查诊疗的首检设备。由于X线摄影检查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低、依从度高、经济适用,依旧是当前县域医疗疾病筛查的首检设备。

 图片6.png

随着平板探测器技术的发展进步,DR设备的功能也不断丰富。搭载动态探测器的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不仅可以满足常规的数字化X线全身摄影,同时还可以满足包括:多部位造影检查、全脊柱/全下肢检查、尘肺检查、器官运动功能成像检查、断层融合检查、双能减影功能检查以及自然站立位下的脊柱关节三维成像检查功能。尤其是三维检查功能,该检查技术弥补了现有CT、核磁设备在站立位下脊柱关节影像学信息的失真问题,为脊柱关节诸多疾病提供真实可靠的三维影像学评估信息,极大的提升了脊柱关节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疾病术进展的评估。可以说,动态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重新定义了X线检查在临床应用范围,也重新定义了数字化X线摄影筛查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

图片7.png 

对于传统常规数字化X线检查来说,由于二维解剖成像技术特点的限制,导致X线摄影筛差在头颈、胸部、腹部以及脊柱关节部位检查中,病灶的检出率有限,容易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由于其经济适用性,依旧是中国广大基层医疗机构中最普及的检查设备,如何提升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的应用范围,提升筛查的检出率,是衡量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设备的重要标准。

在诸多DR设备中,对于县医院影像检查技术服务能力而言,悬吊式DR设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悬吊式的机械结构设计,可以360°全方位进行自由无障碍摆位摄片,即使对于轮椅位、移动床病人摄片,悬吊式DR设备都能够自如应对。相较于其他结构的DR设备来说,悬吊DR设备的优势明显。在当前市场上的悬吊DR设备中,一种是较为常见的静态探测器的悬吊DR设备,另一种则是性能更高的动态探测器的悬吊DR设备。

 图片8.png

透过动态悬吊DR与静态悬吊DR设备的比较,悬吊动态DR具备悬吊静态DR的技术参数特征,在X线球管的设计上,搭载动态探测器的悬吊DR设备具有更高的阳极热容量设计。在具体的功能应用上,悬吊动态DR设备不仅能够满足常规的全身X线摄影检查、全脊柱/全下肢检查,还可以进行包括:造影检查、断层融合、尘肺检查、器官功能成像、立位三维检查以及能谱检查等诸多检查功能。

对于基层县医院建设来说,悬吊动态DR在可以减少设备采购成本的同时提高设备的检查利用效率,悬吊动态的技术还更为先进,临床检查范围应用更广泛,诊断更精准,融合的多模态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一站式检查,且能提供立位脊柱关节的三维影像学信息,为骨科提供精准的诊疗支持。

责任编辑: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