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正文

高级编辑专访:以“上进”为代名词

2022-08-03 09:16:53 来源:- 作者:-

 

编辑的工作在人们的想象中都是沏一杯茶,摊开稿件,开始阅读小说,有时候点头,有时皱眉,有时诗意地写上几笔,到了黄昏,感慨一句这年头写得好的作家真不多啊,结束一天的工作。但事实上,编辑的工作并非如此简单。我国著名高级编辑王攀,从基础的排版校对的工作开始,通过努力渐渐从事高级编辑的工作,并最终成为行业的顶尖人士。

王攀是长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届的学生,在学校她的成绩一直位列前茅,打下了结实的文学基础。毕业之后,王攀便满怀热血进入了编辑行业,面对着一日复一日的工作,王攀并没有让自己就此沉沦下去,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努力学习着编辑所需的知识能力,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攀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认可,从此王攀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最终成为了中国著名编辑之一。

在聊到自己在编辑行业的经历时,王攀说:“上进是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我的成就都是靠我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来的。”一位编辑行业的资深人士跟我们透露道:“王攀是一个在工作上很拼的人,她一直都在向上努力。”事实上,王攀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获得如今的行业地位与成就。

据了解,王攀刚进入编辑行业时,从事的就是最基础的校对排版的工作。王攀回忆道:“刚开始的时候工作十分辛苦,天天看得头昏眼花的,还经常要加班。”但是辛苦并不能击倒王攀,在熟悉工作后,她开始尝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首先,王攀通过自学熟悉了电脑软件的操作,再将电脑技术结合到校对的工作中,使用电脑软件来协助她的校对工作,这大大地提高了她的工作效率;其次,王攀充分调动了稿件的作者参与稿件的校对工作,在稿件全部完成前,王攀将注意力关注到作者的写作习惯上,对于作者创作中不通顺的语句、文字错误、单位错误等情况及时反馈给作者,让作者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减少同类型的错误,避免了后期校对时出现大规模的错误;最后,王攀还虚心向编辑前辈们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技巧,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但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后,王攀仍然在从事着最基础的校对排版的工作,王攀对此很不甘心,不愿就此甘于现状。王攀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营销和运营知识,思考如何策划一个优秀的栏目。随着时间的流转,王攀苦苦等待的机会来了。王攀所在的报社打算新推出一个历史栏目,但由于历史栏目出了名的受众小,不受欢迎,因此当时报社中的编辑们并不愿接手这个项目,项目面临着失败的可能性。于是,王攀便找到主编,主动请缨负责新栏目,而主编也给予了王攀一个机会。王攀便开始根据自己脑中的知识,苦苦构思栏目的构成。最终她敲定,以宣传历史知识为由邀请历史学家为报社提供稿件,再由编辑们根据人们的喜好修改稿件的词语,最后再和历史学家们确认。这个栏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而上进的王攀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了一名著名编辑。回顾这段经历时,王攀感慨地说:“我很感谢上进的自己。要是我没有一直保持上进的劲头,我就不会学习营销和运营知识,也不会学习深层次的编辑知识,那个栏目也可能不会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在采访中,王攀很喜欢用“上进”来形容自己。诚然,离开了“上进”,也不会有今天的王攀。从最基础的低级编辑,到成为著名编辑,“上进”始终伴随着王攀的成长,也正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上进”,王攀才能获得今天的成就。最后,王攀想通过我们对新入行的新编辑们说:“面对日复一日的机械般的工作,请你们别放弃,积累经验,保持谦虚的态度,总有一天,你们将都会成为高级编辑。”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编辑行业能涌现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我们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文/罗伟)

责任编辑: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