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不只是排版校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日新月异,但唯一不变的是:编辑仍是营销的最好武器。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对编辑这个行业都有许多误解。他们说,编辑就是最基础的工作,不能一直做这种基础的工作”、“编辑就是改改标题,排排版……诚然,很多编辑从事着最为基础的工作,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行业里许多的人做着基础的工作,就说这一个职业就是一个低能力要求的职业。我国知名编辑王攀对此感同身受。
王攀毕业于长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学中,她系统地学习了文学专业知识,为从事编辑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之后,王攀便开始从事编辑工作,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能力,王攀渐渐在行业有了知名度,被多家企业、出版社聘用,她也逐渐成为业内炙手可热的编辑。
在接受采访时,王攀无奈地说:“直到今天,很多人对编辑这个行业还有很深的误解,他们总以为编辑就是排版、校对,殊不知,那只是编辑最基础的工作。”王攀认为,一个好的编辑需要拥有顶尖的内容生产能力,不仅能自己输出文案,还要能指导他人的文案;此外,还需要对流量、数据有一定的主导和掌控能力,当阅读量不足时,要从容应对,做出行动以改变现状;最后,还需要了解大量的运营知识和营销知识,将自己的理念、产品的理念囊括到内容中。因此,王攀跟我们强调道:“编辑不只是排版校对。”
据了解王攀曾在报社中担任特邀编辑,为报社策划了许多优秀的栏目。其中,最广泛好评的栏目是历史讲坛。当时报社需要策划一个新的历史栏目,由于历史栏目向来不受重视,受众较少,很多编辑不愿意接这个项目,王攀便主动将这个“烫手山芋”接了下来。她先是阅读了之前的历史栏目,发现它们所讲的历史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采用了一种说教式的语言。于是她在策划中要求稿件的言语要尽量轻松诙谐,但为了保证栏目内容的权威性与真实性,栏目邀请的撰稿人都是历史大家,而他们的知识理论都是比较高深的,这样就与栏目轻松诙谐的语言风格产生了冲突。王攀说:“策划这个栏目的主旨就是为了让专家学者们将知识普及出去,因此我们一定要邀请历史大家来我们栏目,也一定要保持语言的轻松诙谐,这样才能扩大受众。”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王攀苦思冥想了数天,最终决定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继续邀请历史大家为栏目撰稿,然后由王攀和编辑们根据稿件的内容,改写语言的表达方式,增添稿件的轻松度,再用新的稿件与历史大家们沟通,确保知识的准确性与权威性。王攀说:“虽然这个方法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但为了能扩大受众面,这些付出根本不值一提。”根据王攀的方法,栏目最终得以推出。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栏目一经推出,便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很多人看了栏目后,才知道原来枯燥的历史也能如此有趣,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风气,而王攀的栏目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栏目。王攀说:“现在回看当时的栏目,很庆幸自己作为编辑选择了正确的方式,推出了一个极受欢迎的栏目,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也算是我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采访的尾声,王攀向我们分享了她的日常工作:“首先最基础的就是审阅和校对,对于将要出版的材料再审阅校对一遍。其次就是开始根据项目要求撰写文案,有时还需要编撰稿件的内容。因此,编辑的工作绝不仅仅只是排版和校对。”
目前,大众对于编辑的工作仍有相当多的误区,有大众对于编辑行业的了解较浅的原因,也有编辑行业的人安于现状,大量从事基础工作的原因。王攀正是从校对排版的工作做起,然后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开始从事撰写标题等工作,随着经验的积累,王攀才得以从事材料撰写的工作,成为一名高级编辑,在编辑行业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与声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编辑出现在大众的目光中,为我们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文/孔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