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驱动服务,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文/于俊如)“人脸抓拍、AI识别,几秒即可通过”……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基于多维采集的社区安防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全国多个小区正式落地使用,使智慧社区建设逐步从理念走向实践。其研发人陈保辰表示,该系统的推广与应用,不仅将全方位保障社区安全,提升社区治理的服务与管理水平,更会为居民带来诸多便利,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知名社区管理研究专家 陈保辰)
陈保辰是国内知名社区管理研究专家、多项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研发者,从业多年来,他深入智慧社区管理服务的探索和创新领域,将前沿信息技术与社区管理工作高度融合,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行业颠覆性的技术成果,涵盖智慧安防、智慧楼宇、智慧医护等各个方面,为中国社区管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多维采集的社区安防管理系统正是其中之一。
基于多维采集的社区安防管理系统是集视频分析、运动跟踪、人脸检测与识别等技术于一体的领先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与过去单纯的智慧门禁系统不同,该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设计思路,通过接入社区内的视频监控、微卡口、人脸门禁和各类物联感知设备,实现了社区数据、事件的全面感知,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起以大数据智能分析为核心,联合公安、综治、街道、物业等多方的立体化社区安防体系,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动态管理能力,推动着社区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在广泛的市场应用中,基于多维采集的社区安防管理系统以卓越的应用效果印证了其技术价值,收到了来自业界专家、合作单位以及广大居民的高度认可。据了解,该系统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全方位的安全防控,还赋予了社区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在出入口管理方面,系统深度融合了IC卡、身份证、指纹、二维码、人脸识别、人证合一等多种认证方式,能够自动识别社区的常住住户,无需居民手动,系统即可在识别确认后自动开门,真正实现了“无感”通行;此外,系统还能够对进出车辆进行管理,一方面自动登记来访车辆,接入社会治安系统,并推送给被访者,多方联动守护社区安全,另一方面,协助访客快速停车找车,实现了人、车、卡口间交互,保障了园区儿童等人员的活动安全,有效解决了过去小区通行效率低、风险高、记录溯源难等积弊已久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居民的人居体验。
而更让业内看好的是,该系统还能够连接手机、平板电脑等家庭移动设备,为社区构建“网格化”治理新格局添助力。当系统通过视频监控、人体感应器、红外探测器、报警按钮等接入设备,感知到独居老人行动异常、非法入侵、火灾、燃气泄漏等异常情况时,系统会发出警报信号,并将信号传至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报警中心、居民手机,通知安保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处理,不仅全面守护居民家庭安全,实现了“可视化”小区管理,也为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有业内专家指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最小单位,目前我国共有16.44万个社区,近 8亿城镇人口,该系统在建设智慧网格、整合网格资源方面的优势与价值,还将被持续放大,释放更大的市场潜力。
对于专家的观点,陈保辰是认可的,他表示,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研发,不应止于社区管理的短期受益,更要实现中长期巨大的结构性成长。智慧社区建设并非独立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来,他将借助自身的行业资源与影响力,为建立智慧社区产学研对接机制搭建桥梁,促进相关企业与高校、专家间的合作,为智慧社区研究领域引入更多的资源,并形成标准化、系统化和模块化的成套方案,为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