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数据治理新路径,探索学籍管理新未来——访智慧教育技术研究专家宋新宇
当前,学籍管理的数据孤岛仍普遍存在,是数据治理中的顽疾,孤岛一日不打通,重复采集和填报的现象就日益严重,数据一日就难以赋能。设法使各应用、各系统、各区域的数据有效整合,才是深化数据治理的难点所在,关键所在。
正因如此,在教育技术领域探索多年的智慧教育技术研究专家宋新宇,早就注意到了未来教育行业事务管理的新路径必定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科技为主导的高度融合。他表示:“基于数据治理开展科学化的评价、智能化的决策、精细化的管理,可以有效提出教育行业事务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好地统筹、协调学校配置各类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下,他建设性地提出“基于公共数据调用技术的学籍管理系统V1.0”的技术构想,并成功将这项技术落到学籍管理应用实处。
“基于公共数据调用技术的学籍管理系统V1.0”这项技术,是一种利用了云计算和区块链共同作用,将公共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与再编程,实现学籍有序、高效、安全的管理。该系统对学员信息分区块地录入、更新及调用,将每个学员的信息分区域储存,形成一条独自的数据链。这时,数据链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将重复多余的信息自动化整合编辑,形成最终独属于该学生的学籍数据链。同时,该系统还能将学员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生成密钥,一旦记录完毕,仅使用者方可对信息随意调用与篡改。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保障了学籍数据的真实性与信息的安全性,还能避免因为系统故障、失误操作或外部风险攻击而造成数据丢失或曝光等问题。这种结合区块链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的方式,做到了数据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并在安全中创新了应用机制。不仅提升学籍管理系统数字化和科技化的应用效果,拓宽教育数据应用的维度和深度,而且给面向未来的学校数据应用建设提供新的模板。
该技术在部分高校的应用建设中也已初露头角,在实际操作中,不管是毕业生还是在籍学生,都可以同步进行学籍信息的自行录入,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立的区块,且互相不受影响。系统还会及时更新网上已有的相关数据,同时配合老师及学校为该学生登记的各类档案资料,最终形成密钥。若学校处理了该学籍信息,会在源头就显示出来,供查阅人查阅明晰,涉及关键地址、身份证号等信息除本人外无法修改。该系统一经上线便被应用于各大教育机构、教育行业内的教育行业事务管理当中,普及使用量高达62%,从根本上实现了重构数据治理框架,坚持“一校一库、一数一源、一数多用、动态更新”的原则,做好数据的统一采集、分类、共享、开放和使用,为进入深化数据治理新路径夯实地基。据多个高校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的反馈,该系统在师生间的使用率高达90%,均获得一致好评。
随着基础教育的全面落实,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全面普及,学生数量激增,学籍信息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尤为重要,故学籍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止于学籍管理,对于宋新宇而言,教育技术研究的步伐远不止于此,身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大国创新智库客座教授的他,近几年,还陆续研发出的“基于预设数据的在线远程互动管理系统V1.0”和“基于预设数据的在线远程互动管理系统V1.0”,均带给教育技术行业不小的福音,且受到国内多家专业媒体的报道。
数据驱动教学升级、数据驱动教学变革是教育技术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教育行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从治理到赋能,从服务到管理,未来,高校将以整合物联数据为重点,深化数据治理新路径。宋新宇将继续带领他的科研成果,探索教育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