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全新链接,释放演播室无限潜能
(文/黄淑仪)零距离观看演唱会,揭开新闻事件背后的神秘面纱,与自己喜欢的明星一同畅游在各种节目中,去过访谈,走上舞台,玩转综艺……,总有一个场景令人心动,总有一个时刻叫人欲罢不能。然而这些听起来、看起来很遥远的场景,其实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也就是一个小小的VR设备,就能将人和这些梦寐以求的场景“链接”起来。
近年来,总能看见“穿越时代”“角色扮演”“真人游戏”等充斥在朋友圈、微博、电视、电影中的身影。这些新鲜、猎奇的玩意儿都和时下流行的VR技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VR刚现世时,其笨重、视角小、反馈慢等特点,让许多科技爱好者、科学家对此持观望姿态。但随着5G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不断更新又赋予了VR新的生命力,这个靠着微小设备就能打开虚拟世界大门的钥匙,已逐渐走出舒适圈,成为了各行各业争相追逐的新潮流。
常年游走在各类演播室主持、表演,同时也见证着各类新兴技术不断在新闻传媒行业开花结果的孙惠婧也不例外。和多数参与节目录制的嘉宾不同的是,在体验过VR带来的新奇后,她就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多年来主持节目的经验驱使她去思考,观众如何能更加沉浸在节目所营造出的各种不同场景、不同故事、不同文化之中,或是历史朝代、或是舞台表演、亦或是星际宇宙。孙慧婧都一直希望通过深入研究VR技术,发现它所能带给演播室的无限可能性。2019年,还是VR技术在中国发展最为稚嫩的时刻,但早已领略过VR技术并展开深入研究孙慧婧,同专业技术团队一起提出了“关于VR技术在演播室模拟应用”的设想。
作为较早把VR技术融进实体演播室的那批专家里,她利用一个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新型智能技术,创造性地挖掘出虚拟世界下演播室的无限潜能,研发出了基于VR技术的演播室环境模拟系统V1.0,它的出现为受众观察这个世界提供了多样的角度,丰富生活体验的同时增加了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这个系统借助5G和大数据技术的底层运行逻辑,以VR头戴式设备和VR摄像机为工作原理,建构出一种多源信息交互融合的三维立体式动态视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并行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同时完成模拟所有场景可能出现的视觉、听觉、嗅觉觉等感官器官的功能。而摄像机则负责拍摄演播室的视频信号,输入到虚拟演播系统主机中。同时摄像机跟踪系统采集到的摄像机运动参数被送到虚拟场景生成系统中,系统根据这些参数实时生成相应的虚拟场景,实现全场景的自动切换。它的成功应用或将改变传统演播室节目输出的方式,打破过去由媒体人垄断的“单边性”内容输出转变为有用户参与的“双边性”变换,使文化内容以更加多元立体的方式直抵受众内心。同时位于场景中的人还可以实现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无缝切换,获得更丰富的交互体验。
换句话说,当观众想实现“缺席的在场”时,可使用头戴式设备完成以“第一视角”感知故事、直击现场,侧面增强了某类活动如突发性新闻、综艺活动、大型转场舞台设计等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互动性。当观众想完成“在场的缺席”时,VR摄像机可完成场景的实时切换,创新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让VR技术充分“玩转”演播室节目制作的每一环节。扩展现实的底座,是扩展出来的世界,足以媲美真实的宏伟和细节。VR技术落地所带来的平等是,没有任何一种生活体验是够不到的,它将拓宽世界的边界,将绝不可能变得触手可及。
随着基于VR技术的演播室环境模拟系统V1.0广泛应用,众多节目制作人、各类导演、新闻台台长等各行各业使用者纷纷表示对其的认可和赞许。孙慧婧也凭借该项技术一举拿下第十九届中国科学家(国际)论坛2021新闻智慧传媒科技优秀发明成果奖,并获评“十四五”新闻传媒科技创新先锋人物。尽管获得众多殊荣,孙慧娟却从未停止过追求新闻传媒领域更多可能性的步伐,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播互动平台V1.0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智能提词系统V1.0都是她前行路上的杰出代表。
虚拟现实的崛起,彻底改变新闻、地产、游戏、旅游、工业制造等各行各业。虽然当前VR产业尚未进入超级爆发期,VR技术真正实现产业化也仍需要时间培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VR产业正从起步培育期向快速发展期演进,对各行业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虚拟现实技术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了当前各产业走向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