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正文

依托人工智能 赋能眼科诊疗新模式

2022-09-27 10:18:10 来源:- 作者:-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领域技术的巨大进步,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诊疗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政府组织与医疗机构的关注。尤其在眼健康细分领域,眼健康人工智能的发展已较为成熟。2022年1月《“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出台后,眼健康人工智能更是被普遍认为是快速提高我国眼科诊疗服务能力,助力解决我国视觉损伤诊疗难题的重要途径。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其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技术本身的研发和应用上。如何创新人工智能与远程医疗技术缓解人民就医难题成为了行业内专家学者的探索主题。林燕瑜女士作为一名活跃在眼科技术领域多年的杰出专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人工智能和眼科医疗完美融合的技术研究。近些年来,她不断深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数据库、人工神经网络等诸多最新智慧科技,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眼科医疗行业的前瞻性技术成果。这些科技成果解决了眼科医疗领域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人工智能在眼科医疗领域远程操控手术,跨区域、跨场所甚至跨国家远程治疗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推进了我国智慧眼科医疗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图片2.png 

“基于人工智能的眼科手术智能控制系统V1.0”是林燕瑜女士最具代表性的智慧眼科医疗研究成果之一。该系统包括包含视觉系统、控制系统、力位感知系统、末端执行器、自动缝合机构6个子系统。视觉系统和感知系统用于获取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方案生成智能机器人手运行轨及时长信息实时采集手术过程中患者术眼的眼球3D结构光学影像信息,并将患者术眼的眼球3D结构光学影像信息转换成眼球3D结构数字影像信息发送给终端运作平台。同时能通过计算机视觉进行扫描,全面透析患者信息,构建出最佳手术方案。医生根据视觉系统确定的术眼位置等各种操作参数,输入控制系统,操控整体手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按指令完成角膜钻切,自动缝合机构可以完成出针和拔针动作,完成角膜缝合。系统具有全自动、操作安全、精准,不依赖医师手部灵活性的特点,其独有的意外防护系统,能模拟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降低手术风险,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大有帮助,提高执行完整眼内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病人手术时的舒适性,大幅降低手动注射引起的眼部污染发炎的风险。跟传统外科手术技术产品相比,系统手术精确度更高,手术精度在0.5mm以下,为更好的手术结果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不需要CT设备实时辅助,与部分骨科机器人比较,可大量减少外科手术医生暴露在辐射下的时间,为外科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好的工作和治疗环境。

 

目前,这一系统已成为眼科医疗问诊的重要手段,其先进的科技技术、精准的眼科症状分析数据以及个性化的诊疗方式能够为患者提供健康监测、眼科疾病预防、精细化安全手术的服务,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眼科医疗形式的诸多局限。据调查,系统的诊疗决策准确率超过90%在微力感知、精密运动与控制等技术的加持下,能够极大可能地克服人类生理颤抖,缓解医生手术疲劳,提高眼科手术的成功率。系统快速填补基层医疗机构眼科医生的短缺,其多样化应用还能够优化大型医院的就诊流程,减少患者排队、预约、就诊的等待时间,并配合专家进行快速诊疗为建立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促进医联体间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区域间眼科医疗资源的配置,推动着眼健康人工智能的广泛落地与积极发展。

作为引领我国眼科医疗技术发展的核心人物,林燕瑜女士凭借专业的科研精神卓越的科研成果以及突出的行业贡献,获得了行内专家及各大眼科医疗机构的广泛赞誉。对此她表示:对于未来眼科医疗技术的研究,目前还存在很多行业普遍的技术难点需要逐一攻克,不过只要我们克服这些技术障碍,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眼科诊疗新模式、新场景做出积极的探索。创造‘中国制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让前沿的技术真正融入医疗实践,服务于全球眼健康市场的愿景必然会实现”(文/严伟

责任编辑: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