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正文

镇海区:“微改造、精提升”绣出大运河出海风情线

2022-09-27 14:17:38 来源:- 作者:-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连接着浙东与浙西、中国内陆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积淀了厚重、壮美和辉煌的历史文化。随着大运河宁波段国家文化公园工程的启动推进,镇海以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为谱写浙江重要窗口最精彩的镇海篇章铸魂赋能。

 图片3.png

十七房风景区

 

镇海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也是大运河的出海口。在宋代,大量对外贸易、贡使来朝等依赖镇海港区作为国家级的海陆交通和贸易枢纽。精美的瓷器、茶、丝织品、书籍、文具在这里装船出海。如今,这段大运河早已不再用于船运,沿岸绿道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景观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曾经繁忙的商贸水路被逐渐遗忘。

为了将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促进沿线文化、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镇海区积极申报大运河出海风情线。该线路西起沿山大河化子闸,东至澥浦大闸,全长约16.7公里,总投资1.32亿元。对照有吃有喝”“可以游玩的创建要求,重点打造缘起化子、运河祈福、碧田果香等十二景将历史与产业串珠成链

 图片4.png

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沿线改造前

 

 图片5.png

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沿线改造后

 

文化赋能,共促文旅融合

事实上,在这万流所凑、涛湖泛决之地,最为丰富的就是民俗文化和水利文化。在澥浦镇,十七房村以五精工程为导引,于2021年投资900余万,改造水乡寻梦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新建彩色步道、特色石桥、提升沿路景观,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此外,十七房村还以优秀文化基因传承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方向,发挥郑氏十七房古民宅群的特殊旅游优势,举办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节”“澥浦冬至文化节等民俗活动,打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离十七房不远的水利科普馆,更是承载了运河人家秾潋多姿的水乡情。馆内设计改造提升后,不但融合现代水利设施,保留历史水利遗产,通过景观小品和创意展陈展现水利文化的特色和内容,还原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地域风情。

图片6.png

水文化公园改造前

 图片7.png

水文化公园改造后

 

体验升级,汇聚匠心品质

当前,体验逐渐成为文化和旅游的关键词,消费者希望获得的不是固化的产品,而是更为真实、深刻的体验。风情线沿线的鱼米香在改造前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水塘,经过改造提升后,摇身一变成为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拥有水体及湿地等多种景观的田园农业综合体,提供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种服务,是周末市民体验乡村生活乐的好去处。

此外,镇海在风情线沿线打造12个农庄及2.47万亩粮功区,培育葡萄、草莓、水果番茄、龙虾、蓝莓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稻海粮仓等网红旅游目的地……游客可以下船参观鱼塘产业综合体及体验水文化活动依托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镇海不仅将旅游品质提升,还将游客深度体验、群众增收致富联通融合,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图片8.png

鱼米香改造前

 图片9.png

鱼米香改造后

 

 

全域共治 擦亮环境底色

风情线还以生态塑形,高标准打造生态宜居景观线。在九龙湖镇杜夹岙村附近的一处废弃矿山,不少工人正在开展矿山复绿工作。住在附近的村民介绍,以前因为开山采石造成了植被破坏,风大时灰尘满天飞,可以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经过整治,记忆里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又回来了。景观变美了,游客变多了,有些土地通过复垦还将达到再利用的水平,种上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不仅如此,镇海还围绕风情线创建,打造生态九龙等一批精品村,培育省级特色精品村3个、3A级景区村7个。并对特色点位枕河人家进行改造,内容包括滕山村二栋房屋及周边环境整体提升,约10000平米的草坪改造,及5000平米停车场、综合活动场地改造。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从环境到内涵,从形态到实质,从见物到见人,镇海由点及面,打造特色化乡村化的一日游线,引链式增长

据悉,大运河出海风情线本年度计划完成投资0.6亿元,已完成投资0.4亿元,投资完成率66.7%。琳琅美物与运河文化相融交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精妙互动,一幅生生不息的运河最美画卷正在镇海徐徐展开。相信不久的将来,浪桨风帆,千艘万舻的繁华景象必将再现

 图片10.png

枕河人家改造前

 图片11.png

枕河人家改造后

(图片由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