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高级工程师:牢记使命,为水利事业发展做重要贡献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我国水利发展历史悠久,在古代已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很多水利工程及水利著作,像都江堰、灵渠等都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而在现代社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依旧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防洪保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健康的基础性作用。从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出现,中国的水利工程开启了自主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新征程,重大工程三峡大坝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举世瞩目,一些民生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都得益于工程师们的辛勤付出,在工程届里,龙应斌一直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完成许多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项目,深受信赖和好评。
龙应斌,水利水电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和管理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深圳市水利专业高级职称评委,“2021水利工程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十四五水利工程科技创新先锋人物”获得者。他拥有坚实的水利专业知识基础,从业经验丰富,曾负责多个市级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研方面,龙应斌一直坚持开拓创新,引领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研发了一系列水利工程领域的软著成果,例如“基于大数据的水资源监控调度系统V1.0”、“智能化水质安全监测及自主处理系统V1.0”等。目前,他在深圳市水务局下属事业单位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担任安全生产和调度部部长,负责工程日常巡查、设备设施维修维护、供水计量、工程检修、交叉工程管理等工作。
深圳地处南方多雨的沿海地区,降雨充沛。但很多人不知道深圳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3。随着深圳经济特区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上升,人口快速增多,深圳的用水量亦不断增加。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一度出现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尽快解决深圳水源短缺问题,作为高级工程师的龙应斌与上万名水务工作者共同参加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建设,负责工程的运行、维护、取水和配水工作。据了解,东江水源工程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年取水流量为7.2亿方,是深圳两大境外引水工程之一。工程东起惠州,西至深圳市宝安区,干线全长106公里,以“长藤结瓜”的形式横穿深惠两地。工程总投资42亿,分2期建设。
龙应斌深知东江水源工程对于深圳的水源供给至关重要,在建设过程中,他一心扎进工程现场里,在规划建设或管理上都高度重视,把工程质量建设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放在首位,认真仔细反复审查。该工程施工难度高、规模具大,龙应斌攻坚克难,抓紧工程的黄金施工时期,积极推动工程施工中广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 ,水泵和电机等重要设备均采用西门子、耐荷等国外先进技术,后来又采用日本的先进变频技术 ,实施机电设备的更新升级工作。在他的建议下,工程中管材采用定制的大吨位 PCCP管,自建成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爆管事故。为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助力深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龙应斌高标准谋划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狠抓水源、水厂、管网和二次供水四大环节的全过程改造提升和水质监管 ,推动自来水由出厂达标、盐田直饮示范到全城直饮。
“东江水源工程是一项跨区域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基础性战略工程,是惠及千万人口的重大民生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参与建成和维护工作中我体会到成就感和满足感。”龙应斌道。因卓越的专业能力,他获得了水利工程专家的一致认可 ,在业内拥有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0年11月,全长106公里的东江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安全高效优质完成,日夜奔流的东江水满足了深圳近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撑了全市1/3 以上的生产总值。它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助力深圳从一座边陲小镇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被誉为深圳“生命线工程”,成为国内技术领先的现代化引水工程。
这些都离不开龙应斌及广大水务工作者为深圳境内供水、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里,龙应斌拥有敬业的精神,立足行业,肩负使命,致力建设管理优质民生工程,为百姓增进福祉,值得赞颂,他表示,未来继续选择深耕水利行业,理论结合实践全面助力行业发展,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奋力谱写好深圳水务事业新篇章,为祖国为水利事业的智能化发展做重要贡献!(文/李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