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深耕智慧教育,引领未来学校创变
哈佛大学两位经济学家回顾美国教育发展历程发现,教育和技术之间存在一场持续不懈的竞赛。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进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适应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变革,整体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并缩小了贫富差距。但自1980年起,情况出现逆转。工业技术的进步速度开始超过教育,社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仍在增长,但教育却无法培养出足够的人才,从而导致贫富差距快速拉大。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教育和技术的赛跑”。
时至今日,现行教育体系仍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核心是通过整齐划一的教学流程批量化地生产人才,尽管为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基础,却难以照顾个性差异。当人类社会迈进人工智能时代,这种工业化的教育体系显然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时代发展迫切需要一场教育变革。
(知名教育专家 刘莉莉)
资深教育专家刘莉莉拥有多年智慧教育教学实践、跨国文化交流实践经验,对于前沿的智慧教育理念、教育的模式变革及生态重构拥有诸多研究。近年来,她深耕前沿信息技术与语言教育教学的融合研究,发布了多项创新技术及科研理论成果,为推动“工业化教育”向“智慧型教育”转变,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刘莉莉看来,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活跃期,而教育仍未摆脱“工业化”的印记,这不仅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也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事实上,教育不是由外而内传递知识,而是由内而外觉悟智慧。我们应该打破整齐划一的传统教育形态,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利用智能技术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进行改造,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刘莉莉理解的智慧教育,不仅是教育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更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转变。基于这样的理念,刘莉莉从语言教学入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以智慧教学空间+个性化教学理念构建的在线教育版图初见规模。
如果把原来的学习环境比作是“教育工厂”的话,那么,刘莉莉打造的智慧学习环境就是“学习村落”。她通过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智慧教育系统,构建了教育场景下的OCR能力矩阵(文字识别、公式识别、手写识别、拼音识别等)、基于NLP(自然语言理解)的外语作文批改、针对学生学习场景的语音识别和合成、以及口语评测学习等能力,覆盖语言在线教育的翻译、识别、批改等场景,实现了语言教育的结构性创新,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提供了精准的智慧教学支持,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教学质量,改变了工业化教育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更重塑了学生成绩与能力的评估与考核办法,将外语学习提到“语言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质,培养有效沟通能力和文化互动能力,为智能化时代多层次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持。
目前,刘莉莉创新研发的一系列智慧教育技术成果已在多个国家的语言教学领域得到应用实践,其在学习路径重构、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据合作学校、教育机构反馈,刘莉莉研发的智慧教育系统不仅还原了知识的丰富情境,还借助跨学科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世界都变成了学生的教材和大课堂,为革新未来学习空间,推动无边界学习、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刘莉莉表示,未来学校拥有无限可能,她也将不断去探索、突破,构建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特色的未来教学模式,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文/高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