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古典,青春澎湃!听青年艺术家杨乐老师分享如何用绘画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编者按
近日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视觉创意中心主任杨乐接受了共青团北京市委官方微信——北京青年的专访,就如何将美术融入现代生活,用独特的艺术展现青年风范进行分享。
杨乐,自由美术创作者,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视觉创意中心主任,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等展出。
01. 自由美术创作者的“启蒙之路”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现在这份职业?是出于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了这份职业?支持您一直前进的动力又是什么?
杨乐:我出生在艺术世家,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从1997年正式学画至今已经25个年头。艺术无止境,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不断地突破创新。能够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十年甚至二十年,经历高潮低谷却始终坚持不懈,唯一的原因就是热爱!假如可以重新做出选择,我想我还是会从事美术行业。
杨乐工作照
记者:您认为现在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给您带来了哪些收获与改变?
杨乐:艺术家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在平凡中发现美、捕捉美,这是艺术家具有的特质。收获有心理上的,比如完成一幅作品后的满足感、被专业领域所认可的成就感;也有来自商业价值上的收获,比如前不久一幅新作在嘉德国际拍卖成功落锤。
拍卖作品
记者:您在从事这份职业的过程中曾遭遇哪些困难?又遇见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杨乐:2020年初,武汉因为疫情缘故遇到诸多困难,社会各界纷纷捐资捐物共渡难关。我报名参加了由雅昌和中国拍卖协会发起的慈善义拍活动,为了能够募集到更多的善款,我捐赠了3幅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尽管很不舍,但参与公益事业是当代青年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慈善捐赠证书
记者:除了自己的主业之外,您有哪些自己喜欢的业余生活?
杨乐:我喜欢音乐。音乐和美术都属于艺术范畴,听觉和视觉呈现在不同的维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工作时也会听音乐,从不同风格、韵律、节奏中汲取创作灵感。
杨乐作品《大学·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02. 自由美术创作者的“发展之路”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您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前景如何?
杨乐: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美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投身于美术行业中,也反映出大众对艺术文化的感知不断提升。“笔墨当随时代”,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艺术家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艺术基础,还要有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未来的美术行业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素养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用艺术来记录和展现时代风貌,推出更多增强人们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杨乐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交流作品创作心得
记者: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如何以艺术的审美方式传达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和道德理念,以艺术的美育形式传播中华美学精神?
杨乐:中华美学是从视觉艺术层面诠释中华文化。要坚持传承的意义,吸纳传统基础构建的成果;同时也要提高艺术创新的能力,开拓创作眼界和思维空间,融入时代气息。近些年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举办的“青春志”主题美术作品展,集中展示了青年艺术家坚持积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表现中华文化,弘扬正能量的美术作品,呈现了当下青年艺术群体的精神面貌与文化理想。
记者:面向未来,您有哪些新的创作方向和题材?
杨乐:每次画展现场都会有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在我的作品前驻足、留影。有位记者曾这样写道:“这幅作品不仅引领年轻人的潮流,更加吸引了年长者的目光。”我看过很感动。今后我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力争做到雅俗共赏。
杨乐作品《三里屯夜色》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03.自由美术创作者的“青春寄语”
记者:随着北京“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的逐渐明确,从自身所处的行业角度出发,未来您希望可以为这座城市带来哪些改变?
杨乐:作为美术从业者,希望为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专业力量。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我和首都艺术家们所描绘的《北京意象》画册亮相新闻中心。中外媒体竞相报道,我们通过绘画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首都形象。接下来我还会投以更多的热情描绘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民众生活,与北京共地而生,与时代并肩而歌。
杨乐作品《核心中关村》(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展出)
记者:请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您眼中的“新时代”和“新青年”。
杨乐:我们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青年要怀抱梦想、脚踏实地,爱党敬业、爱国爱人民,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