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的升级与场景应用
(文/刘华斌)RFID技术最早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友军飞机识别,现在已广泛应用于零售、制造业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例如,RFID标签可用于跟踪库存、提高供应链可见性和防止盗窃等。RFID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物流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方式,有了RFID标签,物流公司可以实现从制造点到销售点对产品进行全链路跟踪,有效提高物流仓储管理效率并降低人工费用成本。
某大型物流公司技术专家钱幸川先生,长期从事IOT和物流供应链领域的研发工作,对于RFID技术在行业的应用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介绍了RFID技术在供应链追踪领域一些常见的局限,如:由于货品介质的干扰,导致RFID传感器在某些时候不能准确感应到货品通过;如何确保RFID的标签信息不被黑客读取的安全性问题;RFID标签的使用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支出的成本问题等。针对这些局限,钱幸川先生结合其参与的某著名企业的生产供应链RFID升级改造历程,对RFID技术的升级与场景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据悉,该企业产品品类多,业务场景复杂,使用传统的一维条码会存在产品出入库时耗费大量人工扫码、人工盘点时作业率及准确率低、产品箱码易被破坏等问题。而在对生产供应链进行RFID升级之后,不仅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还有着很多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其中,最直观的影响是,原先企业供应链对于货品的整体流向是没有办法直接看到的,但在RFID改造之后,不仅可以直观看到每日总仓到分仓、分仓到供应商的货品流向数据,还实现了货物盘点、出入库交接等各实操环节的可视化,对产品的追溯和库存管理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提升。因此,进行RFID升级改造成为了企业在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方面实现降本增效的有效解决方案。
据钱幸川先生介绍道,在该企业的生产供应链RFID升级项目中,针对芯片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团队不仅对RFID标签进行了加密处理,还对RFID的标签内容进行了协议私有化,即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才能对RFID信息进行正常的读取和识别。
针对货品介质对RFID标签识别造成干扰的问题,钱幸川先生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他提到,针对识别率的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解决:1.调整RFID标签的位置和方向,以确保标签能够被读取;2.使用更高频率的具有更好穿透力的RFID标签;3.采用多个RFID传感器来覆盖整个区域,以提高识别率。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完美解决所有场景的识别率问题。因此,为了提高RFID标签识别精准度以及让新一代的RFID技术能更好地适用于各种场景,钱幸川先生及其团队不仅对RFID标签进行了升级优化,还设计出一整套RFID标签识别算法。
对此,钱幸川先生做了进一步说明,“对于该企业的生产线来说,往往会有一个码栈板的动作来把一系列RFID箱码放到一起,我们把这个码拖动作当做一个关键业务事件处理,在云端存储箱码和栈板的关联关系。在后续流程中,涉及到RFID传感器自动上报业务节点事件(出门、进门)时,我们会结合云端的箱码和栈板关联数据进行识别率算法补充,让传感器不必读取所有的RFID即可准确处理整托箱码涉及的事件,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识别的准确率。”钱幸川先生还提到,相较于硬件层面的优化,通过辅助软件算法来进行RSSI优化扫描,再结合业务场景的数据云端处理,这样对识别准确率的提升效果会更明显。有数据证明,在该企业供应链的RFID升级项目中,通过这样改造后,RFID全链路的识别率提升到了99.7%,在行业内达到领先水平。
最后,钱幸川先生表示,RFID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局限还有很多,需要行业的技术工作者不断探索新方法,结合业务场景不断进行新尝试。相信未来,在技术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之下,RFID一定会广泛应用于各个供应链管理场景,其优势也一定会为更多的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