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家李卫:用科技的力量做好绿水青山的卫士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才是幸福。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支撑。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这样迫切的需求下,无数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致力各类污染研究,以期共同守护我们这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著名环境工程专家李卫作为环境治理和保护领域中的佼佼者,同样在不断思考着防治对水污染,建设绿水青山之路。毕业于江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李卫,拥有这得天独厚的研究污染的技术研发能力,再加上多年的从业经验更让他对行业的发展有着前瞻性的理解。他在参与了众多环境检验治理等有关项目后发现,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量的包括对自来水方式的改进和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水质检验,净水处理等,都需要对水源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多年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告诉李卫,对于这些变幻多样,种类丰富的水资源处理数据信息,业内一直缺乏先进的技术专研手段,普遍以图表数据、三维视图的形式分散记录在案,缺少数据的高层次再开发应用,这容易导致数据的重复出现,影响正确数据的分析从而造成数据的正确率,严重阻碍着水资源使用程度的便捷和健康生活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将新兴科技更好地融入环境保护与治理当中,是李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运用创新前沿的数字技术,与当下水资源检验、改进与防污相结合,建立一个统一的质量检测体系,综合如大气污染、垃圾防控、土壤荒芜等有关数据,构建出一个区域生态系统闭环,将系统更好地作用了城市、社会、国家和人民身上。这样宏大的构想无异于对建设一个绿色安全无污染的地球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尽管前路坎坷,但美好的远方在不停的召唤。李卫充分城市水资源流动以及垃圾防控的特点,经过不间断的技术研究与实地考察调研,在2019年,他终于完成了《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环境质量监测应用研究》这一项极具行业开创性的科研课题。
该课题基于构建城市环境质量体系目标,提出将物联网中的RS和GIS技术深入应用于地区环境质量检测工作中,建立一个先进的城市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对监测区域1990年、2010年和2020年三个年份的城市扩展、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植被覆盖变化、水域变化等进行了大跨度的动态监测与评价,并结合后期统计数据,对城市噪声变化、水体污染以及当年区域的热岛效应等环境变化问题进行了小跨度的动态监测与评价。动态监测结果可以进行细节分析表明,对于后期城市扩展速度,土地利用方式和面积上均以三维动画视图的方式呈现。在这样的基础上,李卫自创了一套独特的精密算法,将不同区域采集的不同时间的数据、不同种类的多元植被形成的水源数据进行边缘计算,经过数据预处理和格式转换后,达到数据的高度可视化和高效分析操作的效果。该课题的成功发表指明了环境工程领域新的技术融合实践方向,具备相当重要的应用开发价值。
该项课题的提出,业内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给出了极大的反响。专家们在详细了解该课题的实际情况后一致表示,此课题为环境工程行业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前瞻的应用思路。即在具体实践应用中,录入城市有关数据后以图表、属性、时间板块等样式分类储存好,当各工作部门或人员需要查看和使用相关数据时,系统通过以遥感互联,为基础建立的植被资源分析模块、城市运动模快、水资源设计等数据处理模快,直观地可视化相关区域的重要环境信息,达到整个城市生态循环平衡的健康绿色效果。
一直以来,李卫都心系环境工程行业的创新发展,一直积极投身水务环境工程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他针对当前行业弊端的环境质量、污水处理、水源监测等方面,先后推出了《云平台远程监控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创新探索》、《基于BIM技术的水务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的课题和《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分析》论文,李卫也因此声名大噪被中国管理研究院商学院邀请担任客座教授,为更好、更多地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尤其是行业的领军人和接班人,也尽可能多地参与更多的相关科研与咨询工作,为环保领域再作新贡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滋润”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用科技的力量做好青山绿水的守卫战士。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继续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文/苏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