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摄影是艺术与情感的共鸣
电影的拍摄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创造性因素:导演艺术和摄影艺术。电影摄影是在导演的总体指导下,根据电影剧本创造性地把演员的表演和场景变成电影的视觉形象。而电影摄影记录的影像在形状、体积、颜色、质地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与人眼所见的现实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这使得电影摄影成为人们记录和再现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电影摄影的造型处理可分为光线处理、色彩处理、构图处理和运动处理。电影的拍摄要求摄影师在进行电影的视觉形象创造时,应该表现出拍摄对象的各种视觉特征。但与此同时,电影摄影记录的影像又在很多方面与人眼的视觉感受存在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主观选择和表现的空间,从而使电影摄影摆脱对客观世界的机械复制而成为一门造型艺术。今天,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国内著名青年摄影师方家诚先生,一起揭开电影摄影的神秘面纱。
方家诚先生毕业于亚洲目前规模最大的电影专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在学生时期就凭借着高超的摄影天赋与多个青年导演共同拍摄短片,是学校摄影系的“顶梁柱”。其中,临近毕业前他拍摄的《第零定律》不仅成功选入第十届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推介片,更是入围罗马尼亚国际电影电视节、入围第25届费城初见电影节等。除此之外,由他担任摄影指导的影片更是获奖无数,例如《山下野兽》获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学生短片、第15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年度新锐剧情短片第一名,《午后的月光》获得18届ISFVF国际影展最佳摄影奖。他的艺术天赋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些短片也在行业内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得到了无数同行及观看者的一致赞誉。
摄影不仅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电影艺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家诚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重要的是懂得“即使所做的只是记录镜头前的一切,你仍然替观众决定了他们将如何感知场景”。我们感知电影里所描绘世界的方式和用眼睛耳朵感知自身所处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电影只创造出现实的幻象。身为摄影师,方家诚的知识储备不仅拥有镜头、曝光、构图、连续性、剪辑需求、灯光、道具、色彩、摄影语言,甚至故事结构的基本元素。方家诚始终认为摄影师的工作是用镜头讲述故事,对摄影艺术形式的基本元素了解得越多,就能越好地协助导演达到目标。摄影指导不需要事无巨细地解决技术问题,比如剪辑、剧本或是关键道具,但必须对此有坚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各种工具的潜力—如何利用他们为故事做贡献,以达到导演想要的效果。
在采访的过程中,方家诚向记者透露“光线对电影摄影师来说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它也决定了一个镜头的成败。”其实光影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记忆和感受,电影中的光影就是利用我们对光的感情,再借助技术来创造一种意境,电影的意境。电影摄影师的工作是一种在光影上的创作,这对他们来说是艺术理解和技术水平的双重挑战。在拍摄风景或人物远景时,方家诚作为摄影指导一般都会采用小光圈保证大景深,因此需要加大人工照明的强度,在拍摄中景、近景、特写等用大光圈来虚化背景,以此减小照明的强度。这些幕后解析很重要,但方家诚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是如何在片场进行学习。“布光是可以学习的。有一百万种方法可以照亮一个场景。但我认为,弄清楚拍摄的角色以及如何最好地为片场的每个人服务,才是成为一名伟大电影摄影师的真正关键。”
在采访的最后,方家诚也对新入行的电影摄影者说了些心里话:“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导演,那就走到相机后面,尽可能多地拍摄、拍摄、再拍摄,没有任何因素会阻挡你前进的脚步。很多人都在前进的路上逐渐迷失,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在追梦的路上你终将在对艺术的信仰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文/李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