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记“最美能源奋斗者”毕竞悦
去年6月,工业经济学家毕竞悦发表了“基于经济与节能目标的综合能源配置与管理系统”,该成果发表以来,赢得了市场许多正向反馈,同时也引起众多专家和同行的关注。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毕竞悦博士,借此进一步了解该系统的相关情况。
采访对象:毕竞悦,1979年1月生,辽宁人,著名工业经济学家。她曾独著或参与编撰《世界煤炭行业公共关系战略实证研究》《我国矿产资源重叠的矿业权设置》《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影响力构建——以能源类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例》《基于利益相关者分类的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等专业作品。这些作品在推动能源行业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屡获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颁发的“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奖”。她还是国家能源局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煤炭学会煤炭青年科技奖、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全国性或行业级奖项获得者。
采访日期:2023年4月10日
采访组成员:李言、方少西
问:在全球共同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浪潮下,通过法制建设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最终实现零碳目标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近年来,多个国家更是把交通绿色化作为重要转型方向。对此,您怎么看?
答:交通是重要的能源消费部门,对于减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2019年前,美国和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长期停滞不前。欧盟2019年以来、美国2021年以来大幅调高了其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这些举措势必会引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和产业布局的变化,进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中国目前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锂电池及其材料等环节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美欧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依然会给我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压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产业链完整性全球领先,但零部件等供应链体系韧性不足;二是自主品牌车企数量全球领先,但高端品牌认知度和竞争力不足;三是公共充电桩数量全球领先,但产业服务体系配套不足;四是当前我国相关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在电池产业领域将承受更大的成本和竞争压力。
问: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您认为中国企业应该采取什么举措来应对这些挑战?
答:美国和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和新能源汽车本土产业链的发展,将培育出更多的美国、欧洲和日韩新能源汽车企业与我国竞争。我预计,在五年内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将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培育内外良性互动机制。中国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未雨绸缪,将竞争压力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例如,加强研发投入,补齐关键性技术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服务配套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全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矿产资源的国际业务拓展,抢占战略主动权等。简而言之,企业就是要持续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将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实现融合与对接,推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激烈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另外,我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交通领域有潜力深化合作。西方国家可从中国的数字转型中借鉴经验,中国也能从它们的绿色可持续交通措施获得启发,在广泛议题上加强合作。
问:您在去年发表的“基于经济与节能目标的综合能源配置与管理系统”在能源行业引起了很大反响,这种情况您之前是否有预料过,您认为这项成果能产生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答:其实我非常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更好地解决当前能源行业在能源配置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能得到大家的关注,我很高兴,也希望能得到更多与行业专家一起深入探讨的机会。综合能源系统是近年来行业研究的重点,对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但综合能源系统多以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基础,供能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的燃煤供能成本,因此经济性较差成为其面临的重大难题。所以在“基于经济与节能目标的综合能源配置与管理系统”中,我以经济节能为优化目标,以行业先锋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了电力柔性负荷模型、可再生能源模型、能源转换设备模型等多个数字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创新性地实现了多项功能。例如,在规划阶段结合柔性负荷对IES进行容量优化配置,加入电转气设备以降低初始成本,并能在碳交易机制下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同时对IES进行区间运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实现节能目标。其中涉及的理论和相关技术在同类科研成果中都是较为领先的。所以我想,该成果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应该与此有关。
问:据我了解,您之前的学位是法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那么是什么让您聚焦于能源行业,并坚持这么多年?
答:初入职场时,大概二十年前,我从事的是法律文化传播相关工作,一直到2012年,我才正式踏入能源行业。虽然我的学术背景以法学为主,但我读博期间的专业全称其实是法律科学与管理专业,这种交叉学科的视角使我受益良多。世界能源转型就包含着政治、技术、管理和商业等方面,所以我选择能源行业,与我的教育经历其实是很契合的,这是我选择该行业的其中一个原因。另外,随着这些年对能源行业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同时也深刻了解到能源行业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果说,我入行是因为专业对口,那么我会在该行业坚持十几年,则是因为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能源系统智能化提供一份助力。同样的,我在从事能源行业相关研究工作至今,我的科研成果能多次被行业权威认可和采纳,帮助能源经济变得越来越好,这令我感到非常自豪。(文 | 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