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创新人事制度三大机制 破解医卫人才三大困境

2023-08-21 15:58:11 来源:- 作者:-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巴中市全面落实国家、省深化医改部署要求,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医卫人才队伍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聚焦革命老区、盆周山区、脱贫地区医卫人才“引、育、用、留”的难点、堵点、痛点,在转换用人机制、营造留人环境求突破,探索创新人事管理、人才引育、保障服务三大机制,有力破解制度约束、量少质弱、环境制约三大困境,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活力。

一、人事管理突出“四放”,破解制度约束困境

着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破解编制紧缺、岗位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构建宽松灵活、自主自由的用人制度体系。

一是规范员额管理——放编。按照“事业编制为基础、员额管理为主体”的编制管理模式,出台《巴中市市级公立医院员额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员额使用、员额招聘、岗位设置、职业保障等一系列具体实施细则,推动员额管理全面规范,实现了员额人员与编内人员除仅有“身份”差别外,同工同酬同等对待,表现优秀的可作为中层及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人选。同时,明确县(区)及委直属公共卫生单位可参照该办法执行,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医疗卫生机构“缺编制”的最大难题。截至目前,市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共新增核定员额3386名,其中市中心医院2806名、市中西结合医院300名、市妇幼保健院230名、市中心血站50名。

二是突破岗位比例——放活。允许市级公立医院将50%以上的初级岗位用于中级岗位比例,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可在现行结构比例标准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正高级岗位可提高1个百分点;工勤技能三级及以上岗位总量占比提高到40%、四级及以下岗位之间不实行比例控制。出台《巴中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了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聘用条件和申报程序。通过综合施策,有效解决了医疗卫生机构“缺岗位”的问题。截至目前,市级已调增医疗卫生中级岗位56个、高级岗位15个,其中5人已申报聘任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三是允许双岗自选——放宽。出台《巴中市市属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双肩挑”管理办法(试行)》,对医疗卫生行业给予“一放宽两选择”的倾斜支持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聘用“双肩挑”,可根据单位意见放宽到符合规定的中层正职(其余事业单位仅限于主要领导和总工)。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九级及以下的中层正职岗位聘用“双肩挑”人员,不占用管理岗位,可选择执行管理或专技岗位工资待遇;管理八级及以上人员聘用“双肩挑”,可选择执行管理岗或专技岗工资待遇。该政策的出台,有效解决了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岗位“无人愿干”的问题。截至目前,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层以上聘用“双肩挑”人员17名,其中17人选择执行专技岗位工资,占比达100%。

四是推行用人自主——放权。明确“四个允许”,充分保障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允许公立医院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量内,自主确定招聘条件、时间和考试考核方式,使用事业编制招聘医护人员;允许公立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招聘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并不受用编进人计划限制;允许公立医院自主设置招聘条件、程序,按照方案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原则自主组织员额招聘;允许公立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内设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任免、内部收入分配等事项。如: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委“三定”方案仅分别明确了17、9个重点科室,其余业务科室均由医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设置,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即可。

二、人才引育上突出“四活”,破解量少质弱困境

着力创新医卫人才招引、培育模式,突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瓶颈制约,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

一是灵活方式——招才。开展网络宣讲,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省内外医学院校加强合作,搭建医卫人才招引网络宣讲平台,定期向在校医学生宣传巴中发展,介绍引才政策,吸引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巴中工作。开展直播待岗,安排有引才计划的公立医院院长进入网络直播间,做人才招引主播,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场景、多种层面展示医院发展水平、岗位需求,吸引医学院校毕业生签约巴中、就业医院。开展以才引才,安排在市中心医院等就业的重点医学院校毕业生回到母校,开展“现身说法”宣讲,通过分享在巴就业的亲身经历、切实感受,为医院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去年以来,市本级成功引进人才4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8人。

二是盘活专编——留才。协调机构编制部门为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预留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允许事业编制不足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时,申请使用,且不受单位编制总量限制。协调市人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特设医学科技创新岗位试点,在无相应空缺专业技术岗位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医学科技创新岗位,引进承担国、省重点医疗卫生临床科研项目的科技创新人才,比照单位同类、同职务(岗位)等级人员实行聘期管理,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截至目前,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已使用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25名,均为硕士研究生。

三是激活平台——育才。激活东西部协作平台,协调浙江省金华市组织20名技术骨干到巴中“传知识、传技能”“帮机构、帮学科”“带个人、带团队”。截至目前,已在巴中诊疗病人1万余人次,带动建设市级重点专科10个。激活校地合作平台,大力推进市中心医院与川北医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合作。截至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11次,培养优秀人才48人次。激活组团帮扶平台,协调省人民医院5人“组团式”帮扶通江县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7人“组团式”帮扶平昌县人民医院。截至目前,帮扶团队已开展业务讲座80余次,培训医务人员3000多人次,在帮扶医院开展新技术3项。

四是搞活党建——树才。打造“医路向党·院科同建”党建品牌,把党建引领融入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双创”立标杆,在全市创建党建工作示范医院6个、标杆党支部13个。“双带”促融合,开展党务、业务“双带头人”培育,二级以上医院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由党员担任占比82.3%,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由科室负责人担任占比86.7%。“双培”树先锋,坚持把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新培养的132名入党积极分子中,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占83.6%。“双评”激活力,围绕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等,以支部为单元,开展党员评议和患者评价“双评”活动,表现突出的32个党组织、144名个人获评“健康巴中•大美医者”“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先锋示范岗”。

三、保障服务突出“四优”,破解环境制约困境

着力“人才所需、巴中所能”制定医卫人才保障服务政策,积极营造真心爱才、拴心留人的环境氛围。

一是改革薪酬制度——优酬。出台《巴中市公立医院薪酬总额核定办法》,全面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所有市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薪酬总额核定。在市中心医院开展“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试点,允许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采取多种方式依规分配。自2020年以来,市级公立医院职工收入年均增长达5%以上。完善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激励机制,对市级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全面实行年薪制,充分激发了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的积极性。

二是设立人才资金——优绩。市、县(区)财政按当年卫生事业经费的5%预算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分级设立卫生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业务总收入的2%-5%用作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各类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奖励、引进和“巴山健康卫士”、“名医、名中医”等评选与奖励。截至目前,市、县(区)奖励和资助优秀医卫人才1000多人次。实施引进人才补助,对落地巴中的医卫重点学科带头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等,分别补助15一25。今年初,全市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增发一次性绩效奖励6997.2万元,已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1056.24万元。

三是特殊购房补贴——优住。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市内华兴房产、江南房产等优秀房地产企业反复争取、多轮谈判,出台了《关于开展巴中市房地产企业关爱医务人员团购商品房促销活动的通知》,对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注册、在职的医、护、药、技、管人员及其配偶、父母和子女,在购买新建商品房时,经核定身份,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给予每平方米100-300元的团购优惠。自4月底政策出台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已有50余人次享受该项优惠,累计节省购房资金1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医务人员住有所居、住得更优。

四是助力子女抚育——优养。围绕让医卫人员生活无后顾之优,对卫生健康系统引进人才优先解决家属随调、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困难,让医务人员工作放心、生活舒心。支持医疗机构举办托育服务机构,面向院内职工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解决婴幼儿照护困难;支持医疗机构与专业机构合作,开设托管中心,为院内职工在校子女提供晚间辅导、周末辅导、假期辅导及生活照料等。市妇幼保健院已完成普惠托育服务中心项目立项,拟投资建成市级医疗机构示范性普惠托育服务中心。 (陈槟、王珂、王潇)


责任编辑: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