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镇:做实“红色劳务” 拓宽搬迁群众“就业路”
近年来安城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打造“双城共建、党建共治、发展共富、治理共谋、成果共享”五共阵地,切实增强做好滩区迁建后续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解决好滩区迁建后村民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努力将“黄河滩”打造成生态美、产业强、居民富的“幸福滩”。
安城镇黄河滩区村庄迁建整体安置于安城镇兴安小区,小区内共有116栋楼,13个整建制村3953户、1.3万群众入住小区。为有效促进产业、资金、人才、政策、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利用,协调高效推进产业发展,安城镇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有效服务合作社、企业用工,促进重点群体就业。2020年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安城镇人社部门为主体,以让庄铺村党支部为依托,注册成立了济南兴安红色劳务有限公司,采取以“党支部+红色劳务市场+合作社+负责人”市场化的“红色劳务”的服务模式,发挥党支部的先进带头作用,重点解决滩区群众就业问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红色劳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精心部署,打造群众就业“主阵地”
为顺应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更好的发挥联合社在镇域范围内统筹资源、引领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全镇形成农业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18个村共同成立乡村振兴合作联社产业党委,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引领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投资30万余元,打造集零工市场、技能提升、实训基地于一体的红色劳务市场,场所面积900余平方米,分为负一楼实操基地、一楼劳务市场和二楼技能培训中心,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免费公益基本公共服务。成立“红色劳务”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亲自动员、亲自部署,整合镇、村、组三级资源力量,以点带面,以上率下,为“红色劳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广泛动员,织密群众就业“宣传网”
党支部着力健全完善“红色劳务”输出长效机制,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报名—输送—工作—反馈”的一条龙服务,创建外出务工微信群,由4名劳务输出经纪人根据业务范围发出用工需求,确定务工人员领队及后勤保障人员,通过点对点输送、一站式服务,做到动态跟进、服务跟进、维权跟进。紧紧抓住“春节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黄金期”、“就业帮扶行动周”、“帮扶促就业、增收助振兴”、“春风行动”、“上门送岗服务”,人社部门统筹整合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网格员等力量,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系、微信回访等方式开展“红色劳务”服务,为农村劳动力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上门。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媒介,广泛开展“红色劳务”政策宣传,发布、推送就业岗位;线下镇、村联动,通过召开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座谈会、举办“红色劳务”现场招聘会等方式,集中宣传“红色劳务”政策、外出务工成功事例和先进典型,精准推送用工信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转尽转。通过“安城双招双引”平台、掌上平阴、企才直通车等渠道为企业发布“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为辖区内企业发布招聘信息2467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
深入调研,建立群众就业“数据库”
采取内引外联、信息引导、劳务对接的“硬核”措施,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主动对接,广泛收集发布用工企业招聘信息,为农民工务工牵线搭桥。同时,对辖区内居民劳动力“三意愿”(创业、就业、培训意愿)、“两状况”(就业、技能状况)进行摸排,建立起安城镇劳动力资源基本数据库,2023年为23183人建立劳动力资源库,切实掌握农村劳动力人员信息、就业意愿、就业状态等基础信息进行登记,随时掌握群众的务工需求和就业情况,提供精准服务。对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群众的务工需求和就业情况,及时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提供精准服务。目前,红色劳务平均每天为4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且红色劳务被市委组织部拍成纪录片向省委组织部汇报工作成果,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认可,让红色劳务这面旗帜高高飘扬。
精准对接,拓宽群众就业“致富路”
积极为务工人员和企业搭建就业平台,助推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安城镇人社中心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强与园区用工企业、就业扶贫车间的对接联系,积极收集各类企业岗位招聘需求,筛选出适合辖区劳动力的优质岗位。借助“乐业平阴招聘”平台、掌上平阴、企才直通车等渠道,为辖区内企业发布招聘信息,让求职者获取更多就业信息。梳理出重点参保企业、重点参保对象清单,精准开展动员工作,持续跟进服务。常态化开展“就业帮扶行动周”“帮扶促就业、增收助振兴”“春风行动”“上门送岗服务”等线上线下就业援助活动,进行一对一岗位推送,实现劳动力稳定就业。通过召开现场招聘会,广泛宣传政策,今年2月份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服务活动吸引47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吸引了近千人次的求职者前来应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现场宣传“红色劳务”政策、推荐就业岗位、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真正做到将“红色劳务”政策和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送到群众手中。
创新方式,上好群众就业“培训课”
安城镇人社中心加大对居民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健全完善劳动力技能培训制度,突出“培训实用性”这个重点,紧贴产业发展、市场用工需求以及群众技能需求,精准充实完善培训项目。选择工种上,有针对性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性和精准性。重点围绕将红色劳务品牌和村(社区)的产业现状、未来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和群众的培训意愿结合起来,切实为乡村振兴培训储备本土技能人才。创建东部新城实训基地,坚持“招生一人、培训一人、安置一人”原则,推进基地和辖区企业紧密合作。一方面将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和技术引进基地,将培训送到车间和工厂一线;另一方面既可以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量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也可以校企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做到“自主选择、按需培训”,切实增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灵活性。采取“以工代训”“以岗轮训”培训模式,分层分类对不同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促进本地村民稳得住、可就业、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