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龙月龙日”,厦门娃娃们重现“文人雅集”
说到“三月三”,人们最熟悉莫过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兰亭集序》。而4月10日的厦门,也有一群孩子相聚春水之滨,穿汉服、背古诗、唱童谣、洒柳枝,纪念千年上巳节,传承汉家文脉。
暮春之初,华服雅集
农历“三月三”的前夕,恰逢干支纪年中的“龙年龙月龙日”,是传说中踏春出游的好日子,而厦门也恰巧结束了连续的阴雨天,迎来了晴朗的春日。4月10日上午,厦门市鹭江新城的小学生们前往厦门园博苑,进行一次特别的春游活动。
正如《论语》中所描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孩子们穿上早已精心准备的汉服走进大自然,用五官去探寻自然里的节气,认识湿地生态中的动植物,喂鸽子、找小鸟,纵情享受阳春三月的美好。
而在休息的时间,孩子们纷纷聚拢在蜿蜒的水流边,玩起“飞花令”,吟诵“春”的诗句。随行的老师和家长代表们,用柳枝蘸水为孩子们点洒“修禊”,以为辟邪之义。长袖挥洒间,仿佛穿越千年,重现“兰亭雅集”的魏晋风度。
风乎舞雩,吟咏而归
“魏晋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是随着‘衣冠南渡’,我国南方也迎来第一次大开发。”在随行老师的讲解中,同学们了解到,原来身上的汉服,一直以来都是华夏民族的表征。而本地的方言闽南话,更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天黑黑……”在随行导师们的带动下,同学们先是齐唱闽南童谣,继而分组扮演童谣中的角色,“代入式”地感受歌谣中的生动场景,“风乎舞雩,咏而归”又再现了《论语》中的经典场面。吸引了不少园中的游客纷纷驻足围观、拍照。
“美得就像当年读书时,课文中的插图一般。”随行的家长志愿者表示,孩子们在体验传统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快乐和专注,令人感动。“虽然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和《兰亭》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但属于中国人的‘文人气’却历久弥新。希望孩子们能够继承这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通讯员 蒋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