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语言,数据的宝藏:大数据背景下的外文辞书编辑
(文/李敏)随着信息和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内容如泉涌般出现,语言也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奔腾向前,最终汇聚成一座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数据宝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及时捕捉语言的细微变化,动态反映数据的涌动,成为了辞书编辑和语言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近日,我们有幸采访了业内翘楚罗洪燕女士,她曾担纲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国家级重大赛事的审校工作,并投身于多项辞书、百科全书外文编辑项目。现在,她将与我们分享在大数据背景下外文辞书编辑的机遇与挑战。
记者:罗女士,您觉得现在的外文辞书编辑与过去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呢?
罗洪燕: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语言本身就是一条不断变化的河流,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变化变得更加明显和剧烈。新的词汇、表达不断产生,旧的内容被新的观念所取代,这种新旧交织的局面为语言研究和观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于辞书编辑而言,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素材,还要具备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最具价值、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并准确地将其固化于文字之中。这对我们的时效性、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罗洪燕女士)
记者: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哪个与辞书、百科全书外文编辑相关的项目让您印象深刻?
罗洪燕:我参与主编的《大数据百科术语辞典》可以算是一个。这部由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系列丛书,是全球首套系统研究大数据术语的多语种智能化专业辞典。它全面梳理了大数据知识体系,构建了统一规范的多语种学术话语体系,并提供了汉语与其他二十个语种的术语规范表述。此外,该丛书还融入了知识图谱、有声点读和平台链接等先进技术,为读者提供了智能化、平台化和体系化的阅读体验。这套丛书为国内外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研究型机构在大数据领域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记者:在编辑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
罗洪燕:在大数据背景下,技术的发展确实为我们获取数据提供了更先进高效的工具,使得动态观察和捕捉数据变化变得更加便捷。然而,海量的数据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先,数据瞬息万变,我们需要缩短任务完成期限,从而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其次,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我们需要具备去芜存菁的能力,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此外,由于这套丛书涵盖了大数据基础知识、技术、金融、法律、治理、标准、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中存在大量中国特色语汇、学术性独创词以及疑难词。这些词汇的翻译和表述需要我们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和语言能力,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记者:那么,从这类辞书编辑项目中,您获得了哪些宝贵的启示呢?
罗洪燕:我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语言工作者需要具备百科式的知识广度,以应对跨领域的挑战。同时,我们还需要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此外,语言工作者不再仅仅局限于翻译和审校工作,我们还应该成为专业的研究者,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语言研究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