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海奔向蓝海,将中国造带向世界
(文/骆兵)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线上经济分3个阶段,分别是疫情前,疫情时,疫情后,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机遇和困难,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标签,疫情前是“求快”,疫情时是“求稳”,那么,疫情后这个阶段的标签是什么呢?现在请允许我卖个关子,我将在报道的最后跟各位读者一起找到答案。
2023年的双十一,全网成交额达到了2434亿元,同比增长了9.8%。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淘宝、盒马、闲鱼等平台的成交额为1898亿元,同比增长了8.5%;京东的成交额为268亿元,同比增长了14.2%;拼多多的成交额为156亿元,同比增长了18.8%;美团的成交额为62亿元,同比增长了24%;苏宁的成交额为50亿元,同比增长了25%。从这些数据来看,2023年的双十一,电商平台的表现还是不错的,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和2022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今年的双十一,电商市场的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冷清的迹象。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线上消费的增长有所放缓。电商巨头开始调整策略,增加收入来源。美团、饿了么将接入腾讯外卖服务,京东进入低价商品领域,阿里巴巴则希望扩大客单收入。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国内电商市场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在各“大厂”都在寻求出路的时代,我们普通人也不能偏安一隅,必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走向新阶段。
那么,路在何方呢?我把眼光,从国内放到了国外。
亚马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亚马逊上销售额超100万美金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了25%,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金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接近30%;中国卖家通过亚马逊全球站点向消费者以及企业客户所售出的商品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了20%;今年上半年,中国卖家在亚马逊总销售额最高的35座城市里,超过80%城市的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了20%,其中增长最高的城市实现了近60%的增长;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卖家过去12个月的销售额,有35%以上来自12个月内创建的新选品,有60%以上来自24个月内创建的新选品;今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和三年前相比,在亚马逊上同时布局B端和C端的中国卖家数量增长了近90%。而这些可怕的增长数据中,增长点正是中国制造的商品。
这么看来,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了,那便是带着中国造,杀入国外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造在世界范围一直有着独特的竞争力,无论是“经济实惠”“量大管饱”“物美价廉”都是中国造上面不可忽视的印记。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我们该如何在国外线上市场开辟一条我们的路呢?这个问题,在亚马逊上面拼杀多年,并且在亚马逊上面给客户创造过两周50万美元销售额,深圳市荷尖科技有限公司CEO兼品牌总监富航先生通过他丰富的品牌策划经验给出了他的答案。富航先生说:“从国内到国外,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特别留意如何弄清楚用户需求,同时也注重创新和不断改进。中国制造的成功之路需要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以满足国外市场对高品质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我在亚马逊上的品牌运营策划就是通过了解用户的使用过程与细致体验、洞察用户的核心需求及个性需求,并以此为根据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成功创造出符合海外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其次,国内企业需要关注竞争形势,如果竞争激烈,产品可替代性强,那就要想办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提供更加独特与个性化的产品,获得更高的用户依赖。此外,积极拥抱电商平台和在线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平台成为国内企业拓展国外市场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借助亚马逊等平台,国内企业可以将产品直接推向全球消费者,并同时通过在线渠道与消费者建立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迭代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总之,中国造带到国外市场的关键就在于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变化和创新。我在亚马逊上成功将中国造推向国外市场,希望能为其他国内企业带来启示。”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40年了,我们一直在时代的浪潮中“求变”,变则通,变则顺,变则明,疫情后这个时代的标签,也恰恰是“求变”,求变是烙印在我们民族中的一种思想内核,这赋予了我们灵活,变通,不拘一格,不惧困境的精神。国内的线上市场,趋于饱和,开拓海外市场势在必行,找对道路,走对方向是我希望能在这篇报道中能够带给大家的,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一些分析和采访,能够找到思路,得到自己的答案,以应对市场变化,以及阶段变化带来的浪潮冲击,更希望读者能够在出航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能够迅速站稳脚跟,扩大战果,将中国造带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