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正文

5:2 轻断食代餐能代替降糖药治疗早期糖尿病?JAMA 子刊这么说!

2024-07-15 11:57:02 来源:5:2 轻断食代餐能代替降糖药治疗早期糖尿病?JAMA 子刊这么说! 作者:-

对于 2 型糖尿病(T2DM),超重和肥胖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适当地减重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 T2DM 患者降糖药物的剂量。然而,实现减重往往具有挑战性,需要实施饮食限制或代餐(meal replacement,MR)等策略[1]

 

既往研究显示,MR 以及 5:2 轻断食饮食疗法(包括每周 2 天非连续禁食[习惯性饮食能量摄入的 1/4]和 5 天习惯性摄入)均可为 T2DM 患者带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改善[2,3]

 那么,将 5:2 轻断食与 MR 相结合(5:2 MR)是否可以为 T2DM 患者进一步带来获益?其效果和药物相比,孰优孰劣?于 2024 年 6 月最新发表于 JAMA Network Open 的 EARLY 研究[1],采用北京特医互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旨君™谷物果蔬餐包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 16 周的 5:2 轻断食代餐干预计划对我国早期 T2DM 成人患者 HbA1c 变化的相关影响。

图片1.png 

以下是对该研究的详细解读~


研究设计

研究人群:EARLY(新诊断超重/肥胖 T2DM 的治疗探索)研究于 2020 年 11 月 13 日至 2022 年 12 月 29 日在中国 9 个中心进行。共有 509 名符合条件(1 年内诊断 T2DM 的 18~65 岁患者,过去 3 个月内未使用降糖药物,BMI ≥ 24 kg/m2HbA1c 7%~9%)的患者接受筛选,其中 405 人被随机分配到 3 组,并纳入意向性治疗分析[1]

研究方法:患者以 1:1:1 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 5:2 MR、二甲双胍(初始 500 mg bid,耐受性良好者增至 2,000 mg/d)、恩格列净(10 mg qd)治疗,治疗时间 16 周,随访 8 周。5:2 MR 方法具体是:在 1 周内,有两个非连续日的膳食被替代。在这两天里,参与者被要求食用 1 份低能量 MR 产品以替代常规三餐,并辅以有限的鸡蛋、蔬菜、水果,女性每日能量摄入为 500 千卡,男性每日能量摄入为 600 千卡。剩下的 5 天里,参与者早餐和午餐正常进食,但晚餐吃 1 份 MR 产品以替代碳水主食[1]

主要结果和指标:主要终点是 HbA1c 水平从基线到 16 周的变化;次要终点包括体重、人体测量和生化参数的变化[1]

 

研究结果与结论

 

405 名随机参与者中(265 名男性[65.4%];平均[SD]年龄 45.5[11.0]岁;平均[SD]体重指数 29.5[4.1];平均[SD] HbA1c 水平 7.9%[0.6%]),332 人完成了 16 周的治疗[1]

主要终点:5:2 MR 有效降低患者 HbA1c 水平

 

在第 16 周,5:2 MR 组患者的 HbA1c 水平下降幅度最大(最小二乘平均值[LSM],−1.9%[SE,0.2%]),明显大于接受二甲双胍(−1.6%[SE,0.2%])和恩格列净(−1.5%[SE,0.2%])的患者(图 1A)。事后亚组分析显示,除了年龄 ≥ 60 岁人群,在不同性别、BMI、体重、腰围、空腹胰岛素亚组中,5:2 MR 相较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均显示出了 HbA1c 降低的趋势[1]

 

此外研究发现[1]:

在超重/肥胖个体中,与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相比,5:2 MR 显著降低了 HbA1c(图 1B);

与二甲双胍组和恩格列净组相比,5:2 MR 组中更多患者的 HbA1c 水平低于 7% 或 6.5%(图 1C),并且在 8 周随访结束时,5:2 MR 组的 94 名参与者中仍有 72 人(76.6%)HbA1c 保持在 6.5% 以下;

5:2 MR 组的空腹血糖(FPG)水平下降了 30.3 mg/dL(1.68 mmol/L)(图 1D)。

 

图片2.png 

1 EARLY 研究血糖相关指标结果[1]

 

次要终点:5:2 MR 有效降低患者体重及相关代谢指标

在第 16 周,5:2 MR 组患者的体重减轻幅度最大(LSM,−9.7 kg[SE,2.2 kg]),大于接受二甲双胍(−5.5 kg[SE,2.3 kg] 和恩格列净(–5.8 kg[SE,2.3 kg])的患者;5:2 MR 组患者中有更大比例患者实现体重减轻,亚组分析证实了这一趋势[1]

 

相关代谢指标中,在第 16 周[1]

5:2 MR 组患者的收缩压(SBP)降低幅度最大(LSM,−6.7 mmHg[SE,3.1 mmHg]),大于接受二甲双胍(−1.6 mmHg[SE,3.2 mmHg]) 和恩格列净(−2.1 mmHg[SE,3.2 mmHg])的患者;

5:2 MR 组患者的舒张压(DBP)降低幅度最大(LSM,−3.5 mmHg[SE,2.4 mmHg]),大于接受二甲双胍(−1.0 mmHg[SE,2.5 mmHg]) 和恩格列净(−0.8 mmHg[SE,2.5 mmHg])的患者;

5:2 MR 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降低幅度最大(LSM,−0.74 mmol/L[SE,0.46 mmol/L]),大于接受二甲双胍(−0.13 mmol/L[SE,0.48 mmol/L])和恩格列净(−0.12 mmol/L[SE,0.48 mmol/L])的患者。

 

此外,与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相比,5:2 MR 组患者的腰围和臀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也显著改善,并较降糖药物组幅度更大[1]

 

安全性:5:2 MR 整体安全性数据良好

5:2 MR 组中无严重不良事件(AEs),1 人(0.7%)出现便秘,8 人(5.9%)出现低血糖,可能与低能量饮食有关;无其他 AEs。二甲双胍组中,26 人(19.4%)出现轻度胃肠道症状,8 人(6.0%)出现低血糖。恩格列净组中,3 人(2.2%)出现泌尿系统症状,5 人(3.7%)出现低血糖,1 人(0.7%)报告口渴[1]

 

研究结论:这项针对超重/肥胖以及早期 T2DM 的中国成年人的随机临床试验发现,与二甲双胍或恩格列净相比,5:2 MR 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血糖结果和减轻体重,使其成为 T2DM 有前景的初始干预和早期治疗[1]

 

结果分析与思考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是 T2DM 的基础治疗措施,且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4]。恰当的生活方式干预手段,能够起到药物不可替代的血糖控制效果。

 

检索可知,EARLY 研究首次将 5:2 MR 与两种广泛使用的降糖药物进行了直接比较,为 5:2 MR 作为中国早期 T2DM 患者的有效初始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了证据。该研究提示,在我国超重/肥胖以及新诊断的 T2DM 患者中,5:2 MR 在 16 周内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减轻体重,同时也改善了血压、TG 和 HDL-C 水平[1]

 

2021 年 8 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共识报告:2 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和解释》指出,在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后至少 6 个月内,HbA1c < 6.5% 的患者可被认为获得糖尿病缓解[5]

 

该研究中,80.0% 的患者通过 16 周 5:2 MR 干预达到 HbA1c < 6.5%108/135),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60.4%[81/134];P < 0.001)和恩格列净组(55.1%[75/136];P < 0.001);在后续 8 周随访结束时,5:2 MR 组 76.6% 的患者 HbA1c 水平依然保持在 6.5% 以下,这表明 5:2 MR 或可有效、持续地改善早期 T2DM 患者的 HbA1c 水平,实现糖尿病缓解[1]。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相较降糖药物,5:2 MR 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改善超重/肥胖人群的机体代谢,研究中各组患者间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和腰臀围等相关代谢指标的比较,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1]。具体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发掘。

 

总体而言,对于早期 T2DM 患者,5:2 MR 可能是一种代替降糖药物的有效初始生活方式干预,为临床用药前的阶段,提供了重要选择[1]。而对于已经用药者来说,我们有理由相信也会从中获益。当然这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当然,该研究也有一定局限,包括 5:2 MR 对于基线 HbA1c 水平 9% 以上以及已服用降糖药物患者的疗效需要进一步验证;5:2 MR 整体干预持续时间偏短,停止干预后的随访仅进行了 8 周,长期疗效仍有待证实。目前长期随访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研究结果的更新。

 

要点回顾

从基线到第 16 周,5:2 MR 组 HbA1c 下降幅度大于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第 16 周和后续随访 8 周时,5:2 MR 组分别有 80.0%、76.6% 的患者 HbA1c < 6.5%。

从基线到第 16 周,5:2 MR 组患者的体重、血压、TG、HDL-C 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对于新诊断 T2DM 患者,5:2 MR 可在短期内改善血糖和减轻体重,或可成为 T2DM 有前景的初始干预和早期治疗方法。

 

*本文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内容策划:靳玉玲
项目审核:刘明丽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Guo L, et al. JAMA Network Open. 2024;7(6):e2416786.

[2]. Pi-Sunyer X, et al. Diabetes Care. 2007;30(6):1374-1383.

[3]. Carter S, et al. JAMA Network Open. 2018;1(3):e180756.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315-408.

[5]. Riddle MC, et al. Diabetes Care. 2021;44(10):2438-2444.

 

责任编辑: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