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DR带量采购,新质新创成集采趋势
近日,多省启动医疗设备带量采购,包括山东、湖南、湖北、河南、四川、海南、江苏等多地发布医疗设备带量采购需求,其中包括超声设备、血透机、病床、内窥镜、麻醉机、吊桥塔、CT、MRI与DR(数字X线摄影系统)等设备,则频繁出现在各市级卫健委的采购清单之中。
本轮医疗设备集中带量采购与上一轮设备采购表现出明显不同,设备带量采购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技术先进性,更加符合新质新创的设备更新特点。其中,以过去十年普遍带量采购的DR(数字化X线机)为例,本轮DR采购不再集中于普通的常规静态DR,而是技术先进性更好,功能使用更符合县域及基层医疗机构检查使用的动态DR设备。
9月2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16%,比1949年年末提高55.5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5个百分点。75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伴随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镇集中。县域医疗的发展建设是支撑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其中,医学影像筛查诊断的医疗能力建设是城镇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医学影像筛查的主要设备是DR、CT与核磁三大影像设备,其中DR是初筛的主要检查设备,初筛的准确性是提升医疗检查精准性、降低居民医疗检查费用的关键环节,当前常规的DR设备由于分辨率较低、功能单一,主要承担胸片与骨关节X线摄影检查,且对组织重叠病灶、微小病灶与隐匿性病灶无法做到高精准识别,导致越来越多的居民日常体检检查以CT为主,过度CT的检查使用,极大的提升了医保费用的支出,同时未能形成显著的健康保障能力,CT的过度检查使用让患者的获益或低于其风险。
2023年,Nature Medicine从多国队列中收集来的接受CT检查(EPI-CT)的超94万名参与者(<22岁)数据显示:CT剂量的累积与所有的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即每增加100mGy的辐射剂量,罹患全血液恶性肿瘤的风险升高96%;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淋巴和骨髓恶性肿瘤中。但即使在低剂量(10-15mGy)的情况下,依然会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成熟 B 细胞肿瘤的风险。非必要减少CT检查使用,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共识。
在此背景之下,提升DR初筛的应用率,并改善传统DR的筛查准确性、增强DR的功能评价能力成为关键。动态DR相较于传统静态DR,具有多种优势,包括提升DR摄影质控水平、提升病灶识别诊断能力、降低设备采购成本提升设备利用综合效率,动态DR本身的多功能性特点,支持普通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的全部功能,一台动态DR即可实现全部DR的检查功能。
从上一轮的静态DR集采发展到今天的动态DR集采,DR集中带量采购从无到有正发展到从有到优。医疗设备采购不同于一般的医药与耗材集中,各个品牌本身之间的同质性较差,功能、质量与技术差异巨大,且一台设备往往需要使用达到十年之久,不仅包含医疗设备的检查检查,还包括其科研价值,以及后续的售后维护费用。因此,医疗设备的集中带量采购,更应该关注于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与可靠性,质在价先。通过对新质新创的集中带量采购,节约医疗采购成本的同时促进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发展,促进医疗设备企业强化技术与产品创新,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