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正式开幕!北大荒亲民有机带你寻味尔滨
冰雪覆盖的松花江畔,晶莹剔透的冰雕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央大街上飘荡着悠扬的俄罗斯音乐,一幅幅冬日画卷在哈尔滨徐徐展开。这座北国城市用独特的冰雪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而冰雪大世界自开业已来运营46天就接待游客高达266万人次。春节假期虽已结束,但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期间,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尔滨热”还在持续升温。
然而,哈尔滨的魅力远不止于梦幻的冰雕雪景,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它背靠着广袤的黑土地,这里不仅孕育出举世闻名的五常大米,更培育出众多令人垂涎的有机美食。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美味,正等待着远方的游客前来寻味品尝,馈赠亲友。
1、东北美食界“扛把子”——酸菜
来东北不吃酸菜,那你可白来了!
在东北有句俗话:"百菜不如白菜"。每到寒冬,家家户户买白菜、晾白菜、腌酸菜,为漫长的冬季储备美味。这种生活智慧,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储存需求,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酸菜,也成为东北餐桌的扛把子,刻入东北人血脉的集体味觉记忆。
东北酸菜酸香醇厚,清脆爽口,不管是炒、烤、炖、汆、蒸,每种做法都百搭,每道都是招牌硬菜。东北人家里大缸腌制的带不走,袋装的亲民有机酸菜,就可以让你将纯正的东北美味带回家。
近日,《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第2集,就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东北白菜文化的独特魅力,亲民有机酸菜的原料产区——北安红星农场的有机种植基地也在其中精彩亮相。
黑龙江北大荒,曾是一片广袤的荒芜之地。2003年,依托北大荒得天独厚的地域和自然资源优势,红星农场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开始了有机农业的探索。2007年,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应运而生。
亲民将这份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在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沃土上,开创了一片20万亩的有机种植基地。在这里,每一棵白菜都享受着纯净的生长环境:完全摒弃农药化肥,采用认证有机肥料和生物制剂;实施深翻灭菌、秸秆还田等可持续发展措施,构建起现代化的有机农业生态系统。这份坚持使基地不仅跻身"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更获得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认可。
精选的白菜经过智能化喷淋清洗后,采用乳酸菌厌氧发酵技术,在316L不锈钢发酵罐中精心腌制。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出厂,每个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引进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含量检测、还原糖检测等先进设备,实施全方位的品质监测。更贴心的是,每袋产品都配备了独特的追溯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了解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信息。
作为正宗龙江特产,亲民有机酸菜不仅荣获"中国十佳有机农产品"、"黑龙江省最受喜爱的100种绿色有机食品",更是国内唯一获得有机认证的腌渍类产品。作为伴手礼不仅地道有面儿,更承载着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印记。这份深厚的文化积淀,让亲民有机酸菜不只是一种美食,更是一段值得传承的历史记忆。
2、“上车饺子下车面”——有机面粉
东北有句俗话:"上车饺子下车面",饺子在东北是最高规格的待客食物,而面条在东北有"长长久久"的寓意,用来送行代表着对远行之人的祝福,形象地描述了东北人的待客之道和饮食习惯。无论是饺子还是面条,都需要优质的面粉来保证口感。
亲民如今已发展成为涵盖酸菜、面粉、挂面等六个系列,五十多个种类的综合品牌,除了有机酸菜,同样被评为“龙江特产食品”的亲民有机面粉也值得推荐。
源自北纬48°黄金黑土带的有机小麦,生长在不施化肥农药的黑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土地休整期,吸收了充足的有机质。每一粒麦子都经过层层筛选,精心加工,才能成就这份来自黑土地的馈赠。面色微黄、筋道十足、麦香浓郁,特别适合制作馒头、饺子等传统面食。在家也可以复刻地道的东北酸菜饺子啦!
3、中俄饮食文化交融——哈尔滨红肠、大列巴、格瓦斯
除了黑土地馈赠的本土美味,基于哈尔滨特殊的建埠历史,中俄饮食文化交融的经典代表也不容错过。果木熏制的哈尔滨红肠、金黄酥脆的大列巴面包、清爽解渴的格瓦斯,每一样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记忆,哈尔滨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品尝这些美食,就如同穿越时空,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在这片黑土地上,一份特产不仅是味道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从最初的生存智慧到如今的品质追求,尔滨人用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将这份来自土地的馈赠转化为珍贵的礼物。我们品尝的不只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份来自黑土地的深情。舌尖萦绕的美食香气,不断提醒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依然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用心守护,细细品味。
当亚冬会的号角吹响,这些承载着历史温度的美食,也正等待着与世界分享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